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三世诸佛,即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术语)忍耐而为善事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书名)一卷,秦罗什译。即付法传中第十二祖马鸣大士之别传也。...(术语)法佛六瑞之一。佛将说法华,先放毫光,照此土及东方万八千世界。序品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万八千...【法衰法盛】 p0762 瑜伽七十五卷二页云:言法衰者:谓越所学;于先未闻胜义所摄,如来所说、微妙法句,不得听...(术语)华严宗之所谈,十身之一。菩萨为济度众生如众生现业因所感之身者。...十智之一,即能知他人心想的智,在六通中,叫做他心通。...【近住律仪必具受八支】 p0822 俱舍论十四卷十二页云:何缘受此,必具八支?颂曰:戒,不逸,禁支,四一三如次...【王过失十种】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二页云:云何名为王之过失?大王当知王过失者:略有十种。王若成就如是过失;虽...【二种无数大劫】 p0035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一页云:当知此中略有二种无数大劫。一者、日、夜、月、半月等,算数...小乘成实宗及经部主张众生唯具有一识,即总该一切一心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等诸识而立一识。此一识藉六根来认...(术语)旧曰四念处,新云四念住。小乘行人于五停心观之后修四念处观也。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乱心,是为奢摩他,依四...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从各地而来的法师与居士都到寺院来共襄盛举。 法会的前一天...问: 听说佛祖的慈悲力量不可思议,怎样才能得到慈力加持呢。 方海权答: 我们一生行善积德,乃至修行。都希望自身...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不仅以剧作高产闻名,还因健康长寿备受关注,他高寿9...
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 为名闻、为利...
吃素的真义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菩萨、成佛。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怎么能杀害众生,并且...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须有几分...
三世诸佛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世觉母 | 下篇:三世不可得 |
【灭谛与诸行尽灭非一非异等】 p1216 瑜伽六十八卷一页云:复次若有远离四种过失,说灭谛者;是名正说。何等名为四...
忍善
马鸣菩萨传
放光瑞
法衰法盛
业报身
他心智
近住律仪必具受八支
王过失十种
二种无数大劫
一识
四念处观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如何得到佛力加持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

心力跟地藏菩萨妙定相合,所求之愿都能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