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梵名 Bodhicaryāvatāra 或 Bodhisattva-caryāvatā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诸心心所有众多名】 p1356 瑜伽五十五卷四页云:问:诸心心所,凡有几种差别名耶?答:有众多名。谓有所缘、相应...谓如来所证的一心三观,是实智的一心三观,而如来所说的一心三观,却是权智的一心三观。...禅林中师家指导学人之际,大抵皆手持此物,作为点醒学人悟道之工具。又作竹篦子。据天圣广灯录卷十六汝州叶县广教院...(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术语)一切有漏法之总名。该善恶无记之三性。唯言染,则烦恼局于恶性,言杂染,则与善及无记亦通。以有漏之善无记...(杂语)礼拜恭敬也。法华经提婆品曰: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普贤行愿品曰:一者礼敬诸佛。...【意根】 六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根’为能生之义。六根中之前五根所对之境为四大(地、水、火、风)所形成之色...(术语)无造作之念,无贪欲之心也。无量义经曰:其心寂静,常在三昧,恬安憺泊,无为无欲。...【解行地】 又作解行住、胜解行地。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未证真如之前的三贤...(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有一个好像是怀孕的妇女来到了佛说法的地方,她手指着佛就骂:...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我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
澄观法师(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唐朝越州会稽夏侯氏人。这位法师身高九尺,有九尺那么高,眼睛呢,有重瞳,重...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面是五戒十善,这是人。如果心里面是贪嗔痴慢、是杀盗淫妄,那...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着于它,你就着魔了。看起来你很...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
三衍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毒 | 下篇:三觉 |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
菩提行经
诸心心所有众多名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竹篦
十力
杂染
礼敬
意根
无为无欲
解行地
假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推荐】佛教十宗略述

七个皇帝的国师--澄观法师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