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大梵王,或梵王,因大梵王是初禅天之王,故名“大梵天王。”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术语)梵语,舍罗婆迦Śrāvaka,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是...【闻声起定】 p1263 大毗婆在论一百八十五卷十四页云:如说:尊者大目揵连言:具寿!我自忆住无所有处定,闻曼陀枳...梵语 indrahasta。又作因达罗喝悉哆、因陀罗诃塞多。为药用植物。即指白皮或人参。白皮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所举之...(天名)天子魔之略称,四魔之一。第六天之魔王也。其名云波旬,有无量之眷属,常障碍佛道者。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术语)十六人我之一。确执人我是见者。大乘义章六曰:计有我人,用眼见色,故名见者。...(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也。因彼识为偏依圆三性所知法之所依故也。唯识述记三末曰:所知者,三性与彼为依,名所知依...出息与入息之合称。出息为呼气,入息为吸气。摩诃止观卷七(大四六·九三下):“风气依身,名出入息。此息迁谢,出...(?~1830)清代净土宗僧。苏州木渎人,俗姓张。字豁然,号水云道人。幼通经史之学,淡泊功名。家贫,遂弃儒从商。...(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于一切因缘不作恶】 p0750 瑜伽十七卷六页云:云何于一切因缘不作恶耶?谓由贪瞋痴所生诸恶,终不造作故。...(杂语)开声闻缘觉二乘之证果者,而声闻之初果,经八万劫,二果经六万劫,三果经四万劫,四果经二万劫,缘觉经十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祖孙情、父母儿女情、爱情、友情、兄弟姐妹情难以自拔。 对...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事情做好的副产品,重要是体会做事情的良好体验。结果非人力所...
第一难:娑婆未变净土难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一个是佛陀的加持力,一个是我们心灵的开创力,佛力...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不知道转烦恼,不知道转念头,他就是读死书,反正拿着书念一遍...
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 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这部经的道理,你应当守护,让他不受财产的损失。 佛知道众生...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像黄金。 他立即跳入水里要找那黄金,他把水中的泥土捧一捧的...
大梵天王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大梵天 | 下篇:大海众 |
日本为保存及应用各种文化资产所制定之法律。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五月公布,法律第二一四号。内容包括:(一)总则...
声闻
闻声起定
因陀罗呵悉多
天魔
见者
所知依
出入息
悟开
龙藏寺碑
于一切因缘不作恶
八万劫小乘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莲池大师《三难净土》略解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