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在论一百八十五卷十四页云:如说:尊者大目揵连言:具寿!我自忆住无所有处定,闻曼陀枳尼池边、有众多龙象哮吼等声。彼尊者为在定闻?为起定耶?答:起定闻。非在定。问:何故作此论?答:为令疑者、得决定故。如毗奈耶说:尊者大目揵连、告诸苾刍言:具寿!我自忆在鹫峰山,住无所有处定;闻曼陀枳尼池边,有众多龙象哮吼等声。时诸苾刍共相谓言:今此大目揵连、自称得过人法;必无是事。应共坏之。所以者何?住初静虑者、尚不闻声;何况住无所有处定。便以此事白佛。佛时告曰:汝等不应坏大目揵连。所以者何?大目揵连、如想而说故。毗奈耶虽作是说;而不分别。由此或有疑彼尊者、在定闻声。欲令此疑、得决定故;显彼尊者、起定闻声。故作斯论。问:诸余声闻、亦知在定不闻声故,尚无此说;况大目揵连、是最胜声闻;何故乃于苾刍众中说不应说?有说:此不必须通。所以者何?此是伪毗奈耶故。谓佛灭后、有于素怛缆中、置伪素怛缆。毗奈耶中、置伪毗奈耶。阿毗达磨中、置伪阿毗达磨。诸伪文句、不应通释。有说:定海甚深;声闻如兔,不得其底。唯佛能尽。故彼尊者、虽作是说;亦无有过。问:彼尊者岂不知在定不闻声耶?何故作如是说?答:彼尊者、于定自在,入出迅疾;虽起定闻;作住定想。谓彼先从欲界善心、入初静虑。从初静虑、入第二静虑。如是乃至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还入识处。如是乃至入初静虑。从此欲界善心现前。闻龙象等声、不起分别,复还从欲界善心、入初静虑。从初静虑、入第二静虑。如是乃至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还入识处。如是乃至入初静虑。从此欲界善心现前。不审分别,便作是语:我自忆住无所有处定,闻曼陀枳尼池边龙象等声。彼但于二心起分别知。谓初入定心、及后出定心。于其中间、诸心相续;不审分别,故作是说。亦无有过。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巴利名 Kimbila。为佛弟子,释迦族人。据中阿含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载,释尊至般那蔓阇寺林(巴 Pācīnavajsad...(一)种性与别性。(一)通于一切法,本性空寂者,称为种性,如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之法。(二)对于诸法各有其性者,...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智论,问云:‘菩萨住于实相,不得一法,得破戒不?’答曰:‘以住于实相故,尚不作福,何况...【漏无漏三业】 以业力有漏无漏区分,分为有漏业、无漏业、非漏非无漏业,故称三业。一、有漏业:此为三界以内凡夫...【四缘入诸静虑乃至有顶】 p0468 瑜伽十二卷一页云:复次由四因缘,入初静虑,乃至有顶。谓因力,方便力,说力,教...梵语 japticaturtha-karman,巴利语 atti-catuttha-kamma。又作白四、白四法、一白三羯磨。白(梵 japti),即告白...(术语)华严宗之语。如来果地之分际,为法性之妙理,非有言说之限也。...(一)五蕴之旧译。众,含有和集之义。与五阴同。(参阅“五蕴”1212) (二)又作出家五众。即:(一)比丘(梵 bhiksu,...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名数)又名九有。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法性是涅槃的别名,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所以叫做法性常乐。...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僧伽吒经...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论...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 答:当然有区别。什么叫法身大士呢?凡是契证了空性,证...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会禅师被船子德诚禅师三次打入水中而开悟的经过。唐代的夹山禅...即使有再恩爱的夫妻,再美满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对你的死亡也丝毫帮不上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你死去。 在黄泉路...
北周人卢光,素来崇尚佛道,对三宝至诚恳切,极为恭敬和信仰。他和一批文武官员曾跟随太祖皇帝到檀台山去打猎。准备...
闻声起定
【法相辞典】
【闻声起定】 p1263
上篇:远离生臭 | 下篇:精进威力 |
(术语)优婆塞之转音。西域记九曰:邬婆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婆塞,皆讹也。...
金毗罗
二性
菩萨住于实相得不破戒
漏无漏三业
四缘入诸静虑乃至有顶
白四羯磨
果分不可说
五众
无明为缘造福行
九地
法性常乐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自己为自己负责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恶口的报应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草木成佛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再恩爱的夫妻对死亡也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