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修一念三千妙观的净行。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梵语 samyak-sajbuddha,巴利语 sammā-sambuddha。又作三藐三没驮、三耶三佛、三耶三佛陀。意译作正遍知、正等觉、...【轻重业】 p1290 俱舍论十八卷十四页云:欲知诸业轻重相者,应知轻重,略由六因。其六者何?颂曰:后起、田、根本...(流派)密教之总名也。又别谓密教中之大日宗。大日经所说胎藏部之真言是也。以与金刚部之金刚顶宗相对。菩提心论心...【第二天道】 p0966 此卽第二静虑也。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七页云:复次寻伺灭、内等净、心一趣、无寻无伺、定生喜乐...【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p0341 瑜伽九十二卷三页云:复次有诸苾刍、不守根住,于诸境界,心多爱染;心多散乱。由此因...梵名 Kāna-deva。意译作单眼提婆。又称提婆(梵 Deva)、圣提婆(梵 ārya-deva)、圣天。传法正宗记卷三载其为禅...唐代僧。籍贯不详。夙有出家弘扬大教之志,兼学大小二乘,尤善毗尼,又博通古今史实。曾阅聂道真、道安以下,至明佺...【应作不应作等三业】 p1401 俱舍论十七卷十三页云:如本论中所说三业,谓应作业,不应作业,及非应作非不应作业。...【七作意与四十作意相摄】 p0065 瑜伽十一卷十八页云:此中了相作意,摄缘法缘义。余六作意,唯摄缘义。缘身等境四...【处非处善巧】 p1020 显扬十四卷七页云:云何处非处善巧?颂曰:不作不趣得、二余体、不转。净见无余业,非我自在...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背尘合觉,便名始...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有一家大型公司。一天,员工们外出吃完午餐回来,看见公司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昨日,本公...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师中的祖师,要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大安法师答: 善...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自累世来,缺乏合理思想,习成肉食。迨知识渐进,习亦渐改。故...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菩萨戒含摄着声闻戒核心精神,核心精神就是孝,孝名...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因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为伍。 怀德之人,追...
三千净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千 | 下篇:三千实相 |
般若之空慧能断尽烦恼,故以锋刃譬之。证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中):“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p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