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阿修罗。天属上善,人属中善,阿修罗属下善。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杂名)尺度名。八尺曰寻。无量寿经下曰:诸声闻众,身光一寻。...【二法能坏增上心学慧学】 p0044 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页云:又有二法,能坏增上心学慧学。一者、建立邪学,违越正...唐代僧。籍贯不详,或谓系新罗人。精通法相学,以著述为事。著有无量寿经记二卷、观无量寿经记一卷、法华经疏八卷、...言见取者,谓于诸见之中,随执一见,及所依蕴。执为此因最胜,能得清净之果。一切斗诤所依为业,以要言之,但除三涂...据明代法藏所辑之弘戒法仪卷上载,于传戒之际,以法衣袈裟付嘱受戒者之戒师,称为付衣和尚。若以坐具付嘱者,则称为...因明用语。在三支作法中属因支,为六因之一,与“生因”对称。了者了悟或明了之意,如灯光照物,可令人明了一切。譬...梵语 kle?āvarana。又作惑障。指妨碍至菩提之道(即圣道),而使无法证得涅槃之烦恼而言。 (一)俱舍论卷十七、卷二...(名数)于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三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术语)又曰入寂。归于寂灭入于寂灭之义。示证果人死之词。寂灭为涅槃之译语,原为生死共灭之义。惟今偏于生之一边...【因】 p059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二页云:诸能引发后生种子,是其因义。 二解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子题:小事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五分,二师亦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若于白衣前出鄙拙言,应令觉知,广如第二十三...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现在社会,亚健康人群比例越来越大,2007年2月市科委开展的一项历时三年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56.7%的人处于亚健康状...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后来到东南亚一带弘法,还成就了肉身不坏。他以前没有文化,很...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因为收入有限,当布施或者供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囊中羞涩...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收效宏,为未法众生之解脱宝筏。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纲宗。若...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妙难思,片言只字中,每每暗藏着无价可评之牟尼珠。牟尼珠中,...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大师,大千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不是尔虞我诈,...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问: 师父您好,弟子愚痴,虽然非常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总觉得那里很陌生,请问如何消除这种陌生感? 大安法师答:...
三善道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善根 | 下篇:三善知识 |
【有生故有老死要由生缘而有老死】 p0563 瑜伽十卷十一页云:问:何故说言有生故有老死;要由生缘而有老死?如...
一寻
二法能坏增上心学慧学
玄一
见取
付衣和尚
了因
烦恼障
佛具十身
归寂
因
二师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彭鑫博士:纵欲淫乱直接影响相貌智力和福报

【推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如何让生命中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