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内教

(一)佛家自称其教为内教,以他教为外教。道安二教论谓救形之教为外教,故以儒道等九流为外教,而以释教为内教。...

内眷属

“大眷属”之对称。即诸佛眷属中,在内常随给侍者。反之,在外辅佐大化者,称为大眷属。如释迦昔时修苦行时有五人...

内众

即僧众。相对于外俗,故称内众。大宋僧史略卷上(大五四·二三七下):“佛制毗尼,紏绳内众。” p1237...

内煮

即指比丘于僧房内所炊煮之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食之。 p1237...

内等净

略称内净。乃第二静虑四支中之第一支。以信根为其体。俱舍论卷二十八举出二说:(一)有部异师之说,谓第二静虑远...

内道

“外道”之对称。佛教对于其他教门而称自教之教法为内道。有关内外道之分别,各家说法不一。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七载...

内道场

又作内寺。指大内之道场。即设于宫中之佛事修行场所。其始设年代,诸典所说不一。依晋书帝纪第九载,东晋孝武帝太...

内尘

指意识所缘之法尘。“外尘”之对称。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中,前五者为眼等前五识所缘,称为外尘;法尘为...

内种

“外种”之对称。法相宗以第八阿赖耶识中所含藏有漏无漏一切之种子为内种。此种子能生现行,即色心万象本源之真种...

内障

指吾人心内之障碍,即贪欲、瞋恚、愚痴等诸烦恼。往生要集卷上(大八四·三七中):“或有依内障不得食鬼,谓口如...

内缘

与“外缘”相对称。(一)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事象,称为内缘;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

内缚拳

为六种拳印之第四。又作二手拳、内掌拳。指向内相叉拳合掌。即十指叉手为拳,右指加于左指之上,而于掌内相叉。[...

内斋

指皇帝于其诞日,诏选高僧入内殿赐食,并厚施财物,以徼福寿之仪式。起于后魏之际,自唐代宗设置内道场,每年降圣...

内藏寺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井邑郡。灵隐祖师于百济武王三十七年(636)开创,初名灵隐寺。及至李朝时代明宗王二十二年(...

内薰

“外薰”之对称。众生心内有本觉之真如,薰习于无明,令迷妄之心厌生死之苦,而求涅槃之乐,称为内薰。反之,佛菩...

内证

梵语 pratyātmādhigama。又作自内证。即自己内心所体悟证得之真理。据楞伽经等大乘经典所说,以...

内证智

指佛之内心证悟真理之智慧。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大一六·六一六下):“言涅槃者,见如实处,舍离分别心,心所法获...

内护

僧徒依佛所制之戒法,护自己身心,使离身口意三业之非,称为内护;族亲檀越供给衣服饮食等,称为外护。[北本涅槃...

内护摩

护摩,梵语 homa,为火祭、焚烧之意,即投供物于火中之火祭祀法。密教分护摩法为内、外二种。内护摩即行者观...

内鉴冷然

指内证或证悟。又作“内鉴冷然,外适时宜”。谓内心之悟境如镜般澄冷无异;而向外说教导人之时,因应时机,设以适...

内观

梵语 vipa?yanā。音译作毗婆舍那、毗婆遮那。即观、观法与正观。即不向外求而深自内省,使内心趋向于真...

六一心

专修五正行之一心及正定业之一心专念,六者合称六一心。五正行,指一心专读诵、一心专观察、一心专礼佛、一心专称...

六七能遍计

唯识宗护法之说。谓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我执,第六意识则对一切法境,于我、法起执。即此二识遍计度诸法...

六入

又作六处。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六根为内之六入,六境为外之六入,...

六八弘誓

又作六八超世本愿。指阿弥陀佛于“因位”为法藏菩萨时,所发之四十八种誓愿。(参阅“四十八愿”1640) p1...

六十二见

梵语 dvāsasti drstayah。指古代印度外道所执之六十二种错误见解。此有数种异说:(一)长阿含...

六十心

指凡夫妄心(烦恼染污心)之六十种差别相。大日经疏卷二记载,大日如来将瑜伽行者之心相分为六十种,并详释其一一...

六十四书

印度通行之一切外典。出于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其梵名多依据普曜经(梵 Lalitavistara)。即:(一)...

六十四梵音

又作佛六十四种梵音、如来六十四种梵音。梵者,清净之义。谓如来之音声从虚室而出,具有六十四种清净殊妙之相。据...

六十四眼

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p1251...

六十华严

指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之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凡六十卷,三十四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其后,唐武后证圣...

六凡

指六界。十界分为凡夫与圣者二类,凡夫指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等六界,称为六凡。(参阅“凡夫”7...

六凡四圣

指十界。十界分为凡夫与圣者二类,凡夫指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等六界,称为六凡,系属有为之果报;...

六河

涅槃经中以河流作六种譬喻。依灌顶之涅槃经疏卷二十七载,六河即生死河、涅槃河、烦恼河、佛性河、善法河、恶法河...

六大法性

谓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由圣智观之,为其法性一味平等。凡眼则惟见其事事差别而不相融之事相。 p12...

六大城

佛世时,中印度著名之六大都城。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举出舍婆提城(梵 ?rāvastī)、娑枳多城(梵 Sāk...

六大能生

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能生四种法身(自性法身、受用身、变化法身、等流法身)、四种曼荼罗(大曼荼罗、三...

六大无碍

谓六大元素无碍。万有生成之元素为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种,以其广大,能遍满法界,故称六大;此六大为法界...

六大缘起

密教教义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缘起之根本,立表德门,说宇宙万有之开展。谓六大乃一切万法之本体,周...

六大体大

为密教所立三大之一。即六大无碍之义。谓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乃诸法之体性。六大遍满法界,虽一尘一毛亦...

六大观

观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此有显、密之别,显教观六大之空不净,密教则观其圆融无碍。 p1253...

六不定过

因明用语。指六种不决定之过失。为因明因十四过中之一科。与“四不成”、“四相违”相对。即在因明论式中,具有因...

六尺单

指禅堂内修行者个人之坐床。一般之宽度为三尺,长度为六尺,床前之板称为单板,其宽度约为八寸,依据周之尺度则为...

六方

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加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四维,则称十方。 p1253...

六方众

日本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之大众。系宽弘三年(1006)至天文年间(1532~1555),...

六方诸佛

谓于东、西、南、北、上、下等六方世界赞叹阿弥陀佛功德之诸佛。又作六方护念、六方诚证。东方世界为阿閦鞞佛、须...

六方礼

六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印度婆罗门有晨朝洗浴,敬礼六方,增长命财之说。王舍城长者之子善生童子,依婆罗...

六方礼经

全一卷。又称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尸迦罗越六向拜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其内容叙述一婆罗门之子善生...

六月会

又作山家会、传教会。为日本天台宗之重要法会,即于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之忌日─六月四日,所举行之法会。自最澄入灭...

六句义

指实、德、业、同、异、和合六句。传系古代印度胜论学派之祖优楼佉(梵 Ulūka)所立,至后代慧月(梵 Ma...

六外处

处为生长之义;可长养心、心所。为心、心所之所缘者有六,即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称为六外处。[...

六生喻

即以狗、鸟、毒蛇、野干、失收摩罗、猕猴等六种众生比喻六根。出于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俱舍论卷三十称之为六生喻经...

六甲秘祝

又称九字法。系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等九字所成之咒术。行法时,先唱上述九字,并于空中画四...

六合释

(一)梵语 sat-samāsāh。又作六离合释、六释。即指解释梵语复合词(二语或二语以上之合成语)之六种...

六因

梵语 sad-hetavah。(一)将一切法之因分为六种,即:(一)能作因(梵 kārana-hetu),...

六地藏

指能化导六道众生之六尊地藏菩萨。六地藏之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然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

六夷

六波罗夷之略称。大乘之十波罗夷中,除大小乘共说之四波罗夷者。指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

六好日

禅林在与帝王诞辰之干支相当之日,讽经祝赞,一年中有六个本命好日,称为六好日。[禅林象器笺报祷门] p126...

六字

(一)六字名号之略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为六字之名号,即如来成正觉之果号。 (二)指六字陀罗尼。凡有四...

六字大明咒

梵语 vidyā-sadaksarī。原为喇嘛教徒所称唱之观世音菩萨之心咒,后广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即指“...

六字文殊菩萨

以“唵缚鸡淡纳莫”六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又作六字文殊、文殊六字。此菩萨住于灭罪调伏之三昧,其真言有六字,故...

六字名号

又作六字洪名。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名号。南无即礼拜、皈依之义;“南无阿弥陀佛”者,即表皈依阿弥陀佛之义...

六字供

又作六字法、六字护摩。(一)又作六字经法。据六字神咒经、请观音经以调伏或息灾为目的之修法。六字者在六字神咒...

六字河临法

又作河临六字法。谓于河中修观音之六字法。依瞿醯经补阙品(大一八·七七二中):“或于水上密布净板,如法泥涂,...

六字陀罗尼

陀罗尼即真言。(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简称。为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之陀罗尼。此真言不止六字,然...

六字经法

系密教根据六字神咒经、请观音经,为祈求调伏或息灾所行之修法。又称六字法、六字供、六字神咒、大吉祥六字章句。...

六字释义

研究阐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意义之论题。唐代善导大师于观无量寿佛经疏玄义分中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意义...

六成就

(一)又作六事成就、六种成就。谓诸经之通序“如是我闻”等语有六种成就。即:(一)如是,称信成就。即指阿难之...

六耳不同谋

指三人无法保全秘密。其义转为禅家教导弟子之警语,意谓耳食之学,无益于道。景德传灯录卷六(大五一·二四八上)...

六舟

譬喻六波罗蜜。波罗蜜(梵 pāramitā),意译作到彼岸,故以舟喻之。[十住心论卷六] p1262...

六行

(一)至佛果之六行。指六度之行。即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十回向行、十地行、等觉行。[金刚三昧经、性灵集卷...

六行观

以有漏智次第断除修惑之际所修厌下欣上之观法。三界分为九地,比较上地与下地,下地为粗、苦、障,故观而厌之;上...

六位

为菩萨修行过程之六阶位。即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佛地位。旧译华严经说六位,新译华严则另...

六位心所

心所乃从属于心王而起之心作用,依其性质,可分类为六种。有大、小乘之别。(一)受小乘有部之教系,俱舍家立四十...

六住

(一)指十住位中之第六位正心住。(参阅“十住”430) (二)菩萨修行之阶位有六,此六阶位之菩萨所证之位均...

六作

即行、住、坐、卧四威仪加上语、默二者。摩诃止观卷二(大四六·一五下):“若有诸尘,须舍六受,若无财物,须运...

六即

谓与真理相即、成为一体之阶段有六。又作六是、六绝、六如。华严经谓大乘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六即佛

天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位,称为六即佛。据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卷上载,六即佛即:(一)理即佛,又作理佛,指一切众...

六妙门

为天台宗所立。妙,指涅槃;入于涅槃之法门有六,故称六妙门。此处特指六种禅观,即:(一)数息门,数息(从一至...

六忍

相应于菩萨阶位之六种法忍。即:(一)信忍,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悉皆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

六决定

(一)梵语 sad-vidha-niyati-pāta。又作六种决定、六事决定。乃菩萨依修六波罗蜜之力量所...

六足尊

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即大威德明王。又作降阎魔尊。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般若菩萨之右,其形像,身青黑色,...

六足论

梵名 Sadpada?āstra。小乘有部宗之六部根本论藏。即:(一)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舍利弗造...

六身

佛身之法、报、应三者各有二身,总为六身。即:(一)理法身,谓本有之理。(二)智法身,谓性德之智。以上二身为...

六事明经意

佛陀具足三达之智,于古往今来无不通晓,其所说经典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之弘深,以自然无造为本,然佛经中所演...

六重本迹

又作六种本迹。本,谓所依之住处不移动;迹,谓往来之踪迹出没多端。为天台宗对本迹二门所立之六种释义。即:(一...

六味

指苦、醋、甘、辛、咸、淡等六种味。出于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俱舍论卷一等。依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八载:(一)苦...

六和合

谓六根与六尘相合。即眼与色合,耳与声合,鼻与香合,舌与味合,身与触合,意与法合。[传心法要卷上] p126...

六和塔

位于浙江省钱塘江边之月轮山上。其地原有六和寺,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建塔以镇江潮,故塔从寺名。宋太宗太平...

六和敬

指六种和同爱敬。又作六慰劳法、六可憘法、六和。即求菩提、修梵行之人须互相友爱、敬重之六种事;亦即大乘佛教所...

六宗

(一)又作六宗教、耆阇六宗。据华严五教章卷一载,南朝之陈代耆阇寺安廪法师立有六宗之判教。即就所诠之理趣,将...

六念

(一)梵语 sad anusmrtayah,巴利语 cha anussati-tthānāni。又作六随念...

化迹

指教迹。即佛陀教化众生之遗迹。[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之二] p1326...

六波罗蜜

梵语 sad-pāramitā, sat-pāramitā。全称六波罗蜜多。译作六度、六度无极、六到彼岸。...

六法

(一)在安乐境地得六种思念。与六念同。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处。[摩诃止观卷六之二](...

六法不异

六法,指舍、无起、无念、离相、无住、无戏论等,此六法随事之方便而假立名字,其妙理实无分别,故称六法不异。[...

六法令他欢喜

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所列举六种令人心生欢喜之法。即:(一)身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

六法戒

梵语 sad dharmāh,巴利语 cha dhammā。又作六法、正学律仪。乃式叉摩那受持之戒法。即:...

六物

指六种物品。全称比丘六物。为僧尼不可或缺之生活资具,并为佛制所允许私蓄之物。即: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

六知事

指禅林六职务。唐代以后,禅林诸大寺掌管僧众杂事、庶务之主要职务有六种,即都寺、监寺、副寺、维那、典座、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