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六字洪名。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名号。南无即礼拜、皈依之义;“南无阿弥陀佛”者,即表皈依阿弥陀佛之义。据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段载,如是至心不绝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以称佛名之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罪。所谓南无佛者亦见于法华经。经典中对象限定于阿弥陀佛者(即称南无阿弥陀佛),惟限于前引之观无量寿经一文。善导特重此南无阿弥陀佛之称,将之连结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大一二·二六八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所说,解作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之义。故将“称六字名号”作为往生西方净土诸行因之最上位。[观经疏玄义分、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卷二] p126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又云四宗。三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道,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毗昙宗,即萨婆多,虽已得人无我,...【四种法嗢柁南】 p0454 瑜伽四十六卷一页云:复有四种法嗢拖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何等为四?一切诸行...(物名)梵音Sakrābhilagna,宝珠名,译曰能胜。以此宝能胜一切世间之宝故也。观经妙宗钞二曰: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指佛弟子马星(马胜)比丘为舍利弗所说之“诸法缘起颂”。又作法舍利、法颂舍利、法身舍利偈。大智度论卷十八(大二...四结、四处、六损财法,合为十四种垢恶业。四结为杀生、盗窃、淫逸、妄语;四处为欲处、恚处、怖处、痴处;六损财法...(杂语)Loka,又作嚧迦,译曰世间。大日经疏十曰:嚧迦,世间也。梵语杂名曰:世,路伽。...【五阴炽盛苦】 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子题:无漉囊不得半由旬行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僧祇,虫细者三重漉。犹有者,舍去。若用水者,日日谛视,无虫便...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解脱】 p1234 瑜伽八十二卷十一页云:此中解脱者:是永断、离系、清净、灭尽、离欲等、名之差别。自性者、谓粗重...(地名)五祖弘忍禅师住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境,因而谓为东山,称五祖之法门为东山之法门。六祖坛经序...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佛顶首楞严咒...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将我们的舌头视为仆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是主宰舌头的主人。舌头照命令行事,说些我们想要说的话,而不是它要我们...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余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俱舍论》 不定性者,那就是一般的凡夫,除了正性...
净土法门就由于这样的至简至易、至顿至圆,又是从佛的果地上建立的,所以通体是大不可思议。也就使得这个法门在被众...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也没有资产。没有资...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所升华出的伟大的菩萨精神。 首先,我们从苦谛的角度观察三...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2年...
疾病由来是药方,深知生死是无常。 重刑受过悲牢狱,剧苦尝来厌革囊。 念念弥陀休背觉,心心极乐愿还乡。 何时得受...
六字名号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六字文殊菩萨 | 下篇:六字供 |
(人名)Bimbisāra,又作萍沙、洴沙、瓶沙。...
内外道四执
四种法嗢柁南
释迦毗楞伽
法身偈
十四垢业
路迦
五阴炽盛苦
漉虫水法
一人当千
解脱
东山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培养说话的技巧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净土法门的难信与仰信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