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指舍、无起、无念、离相、无住、无戏论等,此六法随事之方便而假立名字,其妙理实无分别,故称六法不异。[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 p127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地名)Cāmara又作遮摩罗。瞻部大洲边二中洲之一。俱舍论十一曰:瞻部洲边二中洲者:一遮末罗洲,二筏罗遮末罗洲...复次成就相如前已说谓于善不善无记法,若增若减假立获得成就,此差别有三种,谓种子成就、自在成就、现行成就。...(杂语)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犯罪等起】 p0522 瑜伽一百卷一页云:遍知犯罪等起者:谓或有罪,由身等起;非语、非心。或复有罪、由语等起;非...(术语)外相虽异而其本性则一。故曰一体。涅槃无名论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曰:情与非情共一体。...何等不相离相应?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微处互不相离。...云何有染?几是有染?为何义故观有染耶?谓若依如是贪瞋癡故,染着后有自身,彼自性故,彼相属故,彼所缚故,彼随逐...梵语 kārane kāryopacāra。即于“果”之中说“因”之意。为“因中说果”之对称。如见一幅“好画”(果),即言该...【想受灭】 p1229 杂集论二卷十页云:想受灭者:谓已离无所有处欲,止息想作意为先故;诸不恒行心心所、及恒行一分...(人名)佛祖历代通载二十六曰:沙门赞宁,随钱王归朝(指宋太祖时),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于吴兴之德...梵名 Sarvatathāgatosnīsasit''''ātapatra。乃荷吉森(B.H. Hodgson)所发现之梵文经典。无汉译本。本经内容叙述...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时...
问: 法师,诵经的时候是随文入观,还是就一字一字地往下念? 宏海法师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你随文入观入的是...问: 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我们在生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去...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多多皆欲做大通家,冀在稠人广众中宣说,并留其手笔以示后世...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
善导大师两种深信是对于观经,这种圆发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开了两种诠释,深信是哪两种深信...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喜欢和别人一比高低,凡事不甘人后,虽明知心灵会由此受到系缚...
六法不异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六法 | 下篇:六法令他欢喜 |
【七种第一义法涅槃所对治法】 p0066 瑜伽十四卷二十二页云:又有七种第一义法涅槃所对治法,能令正法,衰退隐没。...
遮末逻
成就
那由他
犯罪等起
一体
不相离相应
有染
果中说因
想受灭
赞宁
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心灵的漏洞

诵经时如何随文入观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持戒的方法次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