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虚妄分别生起相】 p1169 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今次当说此生起相。颂曰: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1319~1391)元代临济宗松源派禅僧。豫章丰城(位于江西)人,俗姓王。字见心,号蒲庵,世称豫章来复。嗣法径山之...【阇提阇罗】 秦言生。大品阇字门,入诸法生不可得故。论曰:即知诸法生老不可得闻。华严唱社字时,名入世间海...佛教最初分裂之根本二部,即上座、大众二部。佛灭百年,优婆鞠多之时,复分昙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杂名)际史吒,译曰三月。见梵语杂名。梵Jyaiṣṭha。...(术语)声闻缘觉之二乘,对于菩萨乘之一实而曰两权。法华玄赞序曰: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易养】 p0826 瑜伽二十五卷十九页云:云何易养?谓能独一自得怡养,不待于他,或诸僮仆,或余人众。又不追求...指唐朝以降所译之经。玄奘大师尝斥责鸠摩罗什等古代译经家以“达意”为原则而信笔直译之译法,遂提倡忠于原本、逐字...北朝佛教,是包括从北魏明元帝泰常年(420,即晋亡之年)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中国南北分裂时期,中国北部的北魏、东...为“向去”之对称。即自昔日以来之意。祖堂集卷五船子德诚章载有“向来所议”一语。另于陶潜所著之挽歌诗中,有“向...(一)即立下誓愿。灌顶经卷十二(大二一·五三六上):“若四辈弟子诵持此经,令所结愿,无求不得。” (二)为“开白...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来常常伤人伤己。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路怒症,一旦开车上了路,完...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严师父在纽约东初禅寺向信众讲述与法鼓山关系密切的观世音菩萨...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于死时,虽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须要命中有才能得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 听后...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离过,所以金山活佛说,修行就是去除我们的病,病的根就是贪嗔...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屡蒙开诲念佛往生之诀,其理甚明;又...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甚至越控制反而越有,请问这样是否意味着念佛就没有功夫了?...
不相离相应
【阿毗达磨辞典】
何等不相离相应?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微处互不相离。
上篇:不护 | 下篇:不乐 |
亦名:治依止法、置羯磨 子题:不知五法尽形依止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一、出过相)言依止者。若与比丘及以白衣...
虚妄分别生起相
来复
阇提阇罗
二部五部
际史吒
两权
易养
新译
北朝佛教
向来
结愿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