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内证或证悟。又作“内鉴冷然,外适时宜”。谓内心之悟境如镜般澄冷无异;而向外说教导人之时,因应时机,设以适当之方法,故显示有所差异。据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上、空海十住心论卷八载,龙树、天亲之内证皆已达佛法之真义,然为方便化导众生,则或说空,或说有,以适应外在时宜。 p124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1624~?)清代临济宗僧。号楚林。中年时舍世荣,得洪山俞昭允汾之法。历住潭州(湖南)南云兴化禅林寺、梅城...破坏戒律之五种过失。即自害、为智者所诃斥、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四分律卷五十九](参阅“破戒”423...(术语)于善法作之曰持,止之而不作,曰犯,依止而成犯是曰止犯。...梵语 caksus。司视觉之感觉器官,或指视觉性之认识机能。关于眼之分类,有诸种说法: (一)三眼:瑜伽师地论卷十四列...【六根无五寂静相摄受三种苦果】 p0315 瑜伽九十二卷五页云:复次于其六根、如前所说五寂静相、不寂静故;当知摄受...(人名)Ghoṣa,比丘名。译曰妙音。美音。阿育王时,住菩提树伽蓝,医王太子拘浪拏之盲目者。西域记三曰:时菩提树...(一)指满业所招感之果报。宗镜录卷五十(大四八·七一一下):“前六识,名为满果,有一分善恶别报来满故。”[俱舍...【趣求法乐】 p1327 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趣求法乐者:求正法时,欲趣大乐,谓佛菩提。不求余事。或求法时,为令...(术语)又云不二正观。三论家之目。就谛理而谓之八不中道,就观解而谓之无得正观。八不即无得,中道则正观也。中道...【无起】 p1042 集论五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无起?永离此后渐生起故。...(术语)加佛力以备众生之用也。与加被同。玄义分曰:请愿遥加备,念念见诸佛。法事赞曰:遥加普备。俱舍光记一曰:...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压力下,时间对现代人的重要性相对提升。但在不稳定的环境中,突发情况日益增多,受到内在和...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往生呢? 大安法师答: 往生的条件是信...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师父的告别式,在回程的车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死...问: 师父,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慧广法师答: 先肯定的告诉你,所有为自己考虑的心态都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好处...
(一) 思维死决定会到来,我决定要死的,无有能退却者。 无论你受生为何等身,皆不能免死者,如《集法句经》云:若...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他面对的,就像沙门者,学死者也。沙门,修道的人,就是学这...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教以虔诚念佛,三年便证念佛三昧。著《净土决疑论》,教人...
内鉴冷然
【佛光大辞典】
上篇:内护摩 | 下篇:内观 |
(杂语)初为启白之日,即法会之初日。亦云开白。...
上睿
破戒五过
止犯
眼
六根无五寂静相摄受三种苦果
瞿沙
满果
趣求法乐
无得正观
无起
加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争取时间,活在当下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每个人的终极归宿,你了解多少呢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真为生死来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