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管主八

元代僧。生卒年、籍贯俱不详。曾任松江府(江苏松江)僧录,受“广福大师”之号。据碛砂延圣院板大藏经之大宗地玄...

管毒木

乃常瞿梨童女所持物之一。或谓系四角形之木;或谓以毒木作成管状;或谓非一木之名,乃扎束诸毒木而成。常瞿梨为观...

管弦讲

谓于佛前吹奏管弦以营供养。古代印度即有此风俗,据长阿含经卷十载,帝释天之执乐神般遮翼(梵 Paca?ikh...

管属僧尼

指我国古代朝廷管理僧尼之制度。据大宋僧史略卷中管属僧尼条载,佛教传入初期,由朝廷之鸿胪寺兼管之,至后秦始设...

箕坐

为坐法之一。横左足,斜立右膝,右足跟压覆于左足底之上;因两足之间其形如箕,故称箕坐。此坐法于密教修息灾、敬...

算沙法门

系善财童子(梵 Sudhana-?resthi-dāraka)历参五十五善知识时,南行至名闻国,于自在主善...

算题

又称短册。略称算。系天台宗论场中之条目。算,即细长之竹片。天台宗于法问论义时将难解之文句书于“算”上,以便...

弦乐器之一。又称秦筝,或唐琴。为自古流行于东方诸国之乐器。佛典中,其名散见于六度集经卷七、佛本行集经卷二、...

此、这之意。如“个里”、“个人”等。系流行于唐代以后之俗语。此外,亦作为量词之用,而置于数词、指示代名词之...

个个圆常道

为华严宗、天台宗所说幽远玄妙之教。圆者,完全圆满之意;常者,常住不灭之意。谓个个事物,如山川、草木,乃至一...

精明

精,精妙;明,明白。精明,指自性清净心中本具之绝妙明澄。[无量寿经卷下、首楞严经卷六] p5882...

精舍

又做精庐。意为智德精练者之舍宅。即寺院之别称。经典中虽屡见精舍一词,然其原语不一,如杂阿含经卷二十一之鸡林...

精室

为密教修法之道场。意即精妙之坛场,或精修练行者之室宅。[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 p5883...

精真

指精明真如之本性。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大一九·一五一下):“觉明虚静,(中略)观...

精进

梵语 vīrya,巴利语 viriya。音译作毗梨耶、毗离耶。又作精勤、勤精进、进、勤。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

精进十种利益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故有下列十种利益:(一)他不折伏,指不为一切邪...

精进弓

弓有强劲捷疾之推进力量,故经典中常以之比喻精进。同类用语有“智慧箭”、“慧剑”等,即以箭之锐利可摧斩余物比...

精进佛七

专以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为主,为期七天之修持法会。修净土宗者,常集众限期念佛,或一七日,或多七日,以收克期取...

精进波罗蜜菩萨

精进波罗蜜,梵名 āryavīrya-pāramitā,音译阿利也微利也波罗蜜多。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位于...

精蓝

即僧徒所居之伽蓝。蓝,伽蓝之略。伽蓝为精进修行者所居,故称精蓝。(参阅“伽蓝”2769) p5885...

精灵

指人之神识或物之精。又作精神、精魂、魂神精识。或单称为灵或精。据灌顶经卷六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大佛顶首楞严...

精灵棚

日本佛教用语。指于盂兰盆会期间所设之坛,其上放置饮食等珍味以祭亡灵。又称灵棚。此风源自江户时代。即于盂兰盆...

精灵会

日本佛教用语。精灵,死者之灵魂。于日本,盂兰盆会亦称精灵会。于盂兰盆会首日,迎请精灵到来,于最末一日,则恭...

综理众经目录

全一卷。东晋道安(314~385)撰。又称苻秦沙门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安法师所撰录、释道录、道安录、安公录...

综艺种智院

位于日本京都市南区九条。为日僧空海所创设之私立学校。当时之日本,一般子弟受教育之限制极多,然空海创设该院后...

绿度母

度母,梵名 Tārā,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共有二十一尊,皆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绿...

紧那罗

梵名 Kijnara,巴利名 Kinnara。又作紧捺洛、紧拏罗、紧担路、甄陀罗、真陀罗。或称歌神、歌乐神...

紧波迦果

紧波迦,梵语 kimpaka。属胡芦科之一种毒草。学名为 Trichosanthes palmata。又作...

网明菩萨

网明,梵名 Jālinīprabha,又译作明网、光网、网光。或称网明童子菩萨。贤劫十六尊之一。此尊系金刚...

纲目

纲,与网通。天台以顿、渐、秘密、不定之化仪四教为此宗判教之大纲,而以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为释义之纲目。...

纲格

指佛门规章。摩诃止观卷七下(大四六·九七下):“教门纲格匡骨盘峙。”[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四] p5889...

纲维

负责领导、维持寺院诸事之职僧。据义楚六帖卷六师徒教戒部载,纲维即指寺主、上座、维那,余者但名知事。依此,五...

绮语

梵语 sajbhinna-pralāpa。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十恶之一。成实论卷八以...

维口食

为四种邪命之一。又作维邪食。维,指四维,乃堪舆家所用二十四方位中之四隅。比丘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以如是之...

维那

维那二字,系梵汉兼举之词;维,纲维,统理之义;那,为梵语 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之略译,意译...

维威卡难达

(1862~1902)梵名 Svāmī Vivekānanda。意译辨喜。本名挪伦特拉那特达德(Naren...

维祇难

梵名 Vighna。三国吴僧。天竺人。生卒年不详。家世奉拜火教,师亦以火祀为最上之法,后受一沙门之影响,乃...

维摩

梵名 Vimalakīrti。音译毗摩罗诘利帝。又作毗摩罗诘、维摩诘、无垢称、净名、灭垢鸣。为佛陀之在家弟...

维摩经

梵名 Vimalakīrti-nirde?a。凡三卷,计十四品。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又称维...

维摩经玄疏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

维摩经略疏

(一)凡五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疏、不可思议解脱经疏、净名经略疏、维摩经疏。收...

维摩经疏

凡二十八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撰。又称净名广疏、维摩经大疏、维摩经文疏、维摩经广疏、维摩疏、维摩罗诘经文疏。...

维摩经义记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维摩经义疏

(一)凡六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经疏、维摩经广疏、净名经广疏、维摩广疏。收于大正藏第三...

缁衣

又作黑衣、墨衣、墨染衣。即黑色法衣。僧侣着用之。缁衣又可引申为僧侣之意,故一般亦以缁流、缁门、缁徒作为僧侣...

缁门

缁,黑。僧衣色黑,故称僧侣为缁流或缁徒。缁门者,缁流之门,指佛门而言。缁门警训卷一(大四八·一○四三中):...

缁门世谱

全一卷。详称终南山天龙会集缁门世谱。又称释氏源流五宗世谱定祖图。清代临济宗僧迅雷明喜等编,康熙四十二年(1...

缁门崇行录

全一卷。明代袾宏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作者因慨叹末世出家沙门之堕落,故撰辑本书,内容简述自佛世至明...

缁门警训

凡十卷。元代临济宗僧永中补,明代临济宗僧如卺续补,先后刊行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及明宪宗成化十年(1...

缁素

缁与素之并称。又称缁白。缁,黑;素,白。出家众通常披着黑衣,故以缁代称;在家者披着素衣,故又称白衣。缁素即...

缁黄

为僧侣与道士之并称。因僧侣着缁服,道士戴黄冠,故二者并称为缁黄。[法苑珠林卷一○○] p5895...

指对于违犯戒律者,依其罪之轻重而施予种种处罚。有大乘戒与小乘戒之别,其罚之性质亦不同。大乘戒中,不论犯何种...

翠微寺

(一)位于陕西西安南方约二十九公里处之终南山。又称永庆寺。原为唐高祖于武德八年(625)所设之太和宫,后废...

翠岩

五代僧。又作翠岩。法号令参。湖州(浙江吴兴)人。雪峰义存之法嗣。尝住明州(浙江鄞县东)翠岩山,大张法席,其...

翠岩夏末示众

禅宗公案名。又作翠岩眉毛。五代之翠岩(岩)禅师于夏安居之最末一天,以一夏以来为同门说法,或许已触犯佛法,而...

耳听。与思、修合称三慧。对于根据经典而来之教说,听闻而信解之,称为闻法、闻信。佛陀之弟子常听闻声教,称为声...

闻光力

闻,听闻而信解之;光,光明;力,威力。闻光力,谓闻信佛之光明有摄取众生的作用。如闻阿弥陀如来之智慧光明,有...

闻名

谓闻佛之名号,特指闻阿弥陀佛名号而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七愿为闻名不退愿。无量寿经卷上载其愿文为(大...

闻成就

为六成就之一。每一经典首端均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大比丘众”等数言,顺次以如是、我闻、一时、佛、...

闻法

又作听法、闻经。谓听闻佛之教法。凡从佛直接闻法、从高僧闻法、从经典闻法等,均通称为闻法。闻法乃信教入道之第...

闻陀罗尼

又作闻持陀罗尼、法陀罗尼。为四陀罗尼之一。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将陀罗尼分为法、义、咒、忍四种,其中,闻陀罗尼...

闻信

谓闻阿弥陀佛之名号而生信。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二中):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闻思修

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此三慧...

闻香教

为明代民间宗教之一。又称东大乘教。万历(1573~1619)年间,河北滦州石佛口之王森所创立。自称曾救一狐...

聚沫

沫,水泡。聚沫,指聚集之水泡。经典中用以譬喻有为法之无常。维摩经方便品(大一四·五三九中):“是身如聚沫,...

聚砂为佛塔

为印度阿育王之本生故事。阿育王过去世为童子时,曾于嬉戏中聚砂作佛塔供养,以此事因,诸童子乃得成佛之缘。法华...

聚落

梵语 grāma,音译枷喇摩;巴利语 gāma。又作聚洛。或称村落、村。即众人所聚居之处。五分律卷一(大二...

聚墨

用以譬喻物之黑。无量寿经卷上颂曰(大一二·二六七上):“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

肇论

全一卷。后秦僧肇(384~414)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作者僧肇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之一,号称解空第一。...

肇论疏

(一)凡三卷(下卷缺)。南朝陈代慧达撰。又称肇论吴中集解。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为肇论之注释书中最古者,其...

膏明

为形容行、解二者相辅相成之譬喻。膏,指膏油,比喻正行;明,指灯明,比喻妙解。依见闻学习而领解教理,属于“解...

台座

本指规定佛像之位置。其后,依照仪轨,用以衬托佛像者,亦称台座。古印度本无佛像,仅以一块方形板,表佛之存在。...

与力不障

增上缘之一。为“无力不障”之对称。谓付予助力,使之增强,以补其力之不足,使无障碍。 p5904...

与欲

当僧团行布萨、自恣及其他行事作法(即羯磨)之际,遇疾病或因故不能出席时,对其行事之决定,有所赞成或反对之欲...

与夺

为禅家用以指导学人之方法。与,给予修行者自然发挥,亦即放行之意;夺,即夺取、不允许,或夺去一切之自由,亦即...

与么

禅林用语。原为宋代之俗语。又作恁么、异没、伊么、漝么。指现在所述说事物之状态与已实现之状态。意即这么、如此...

与愿手

即结“与愿印”之手相。与愿印,印相为右手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水之相。[摄真实经、大日经疏卷...

蒙堂

禅林都寺以下之知事职者,于退职后所安养之寮舍;或用以指居住于蒙堂之众人。蒙有静养之意。蒙堂之管理者,称作蒙...

蒙润

(1275~1342)元代僧。嘉禾(浙江嘉兴)人,俗姓顾。号玉冈。十四岁于白莲华寺从古源永清出家。就永清学...

蒲甘

(Pagan)上缅甸之古都,为缅族文化与信仰之中心。位于流经缅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族之中心地区(现...

蒲室集

凡十五卷。元代僧笑隐大欣撰,延俊等编。元代刊行。辑录乌回寺语、禅宗大报国寺语、中天竺寺语、大龙翔集庆寺语、...

蒲团

以蒲草编织而成之圆形扁平坐具。又称圆座。乃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其后亦有以绫锦包成者。种类颇多,厚者称...

蒲阇尼

为梵语 bhojanīya 之音译。又作蒲膳尼。意译为正食、啖食。指五种正食:饭、麨、干饭、鱼、肉,或饭、...

(一)梵语 āvarana,覆障之义。指烦恼,因烦恼覆障善心,故称为盖。有五种,即: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

盖天盖地

禅林用语。又作普天普地、尽十方世界。(一)谓佛法之真理,古今一如而无所不包;又佛法之显现无所不在,举凡草木...

梵语 satya,巴利语 sacca。审实不虚之义。指真实无误、永远不变之事实,即真理。增一阿含经卷十七载...

盖缠

盖与缠皆为烦恼之异名。盖,覆障之义;因烦恼可覆障善心,故称盖。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

蒸沙作饭

又作蒸砂作饭。谓蒸沙石欲其成饭,比喻事物之不可成。楞严经卷六(大一九·一三一下):“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

蜜伽阇

梵名 Mrgajā。系释尊尚为悉达太子时所娶三位夫人之一。意译作鹿子、鹿王、鹿养。[有部毗奈耶卷十八] p...

裴玄证

隋代河东人。宿慕佛道,早年出家为僧,住于京师之化度寺。化度寺又称真寂寺,乃三阶教之祖信行于京师所置三阶教五...

裴休

(797~870)唐代孟州济源(河南济源)人,一作河东闻喜(山西闻喜)人。于长庆年间(812~824)举进...

裹头

僧人将头包起之行装,称为裹头。佛陀住世时,即有以帽裹头之制。据四分律卷四十载,若遇头部冷痛时,比丘可作劫贝...

诵文法师

贬斥唯知诵唱经文,而不了解经文意义之僧。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二中):“非闇证禅师、诵文法师所能知也!...

诵咒

咒,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陀罗尼能摄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诵唱陀罗尼时,必须至心礼...

诵律

指八十诵律与十诵律两种。于诸律本中,仅此二律之名含有“诵律”二字,其义概指“法应诵持”及“经由口诵而结集成...

语言

印度人关于语言之探究与考察,自吠陀时代开始,即产生音声学(梵 ?iksā)、文法学(梵 vyākarana...

语表业

梵语 vāg-vijapti-karman 三表业之一。语,即语言。人之语言系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故...

语密

梵语 vāg-guhya。为如来三密之一。又作口密。如来之言语为神变而不可思议者,故称语密。即指成就万德之...

语梵

指语密与梵轮。语密(梵 vāg-guhya),为如来三密之一,又作口密。依大智度论卷十载,佛说法时,或一里...

语无表业

梵语 vāc-avijapti-karman。三无表业之一。即与语表业共于身中生出一种无法表示于他人之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