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河东人。宿慕佛道,早年出家为僧,住于京师之化度寺。化度寺又称真寂寺,乃三阶教之祖信行于京师所置三阶教五大寺之一,信行驻锡于此寺时,玄证钦仰其学德,乃师事之。信行凡有述作,皆委笔之。其后与信行同时返俗,同以居士身效行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之道行,行头陀行,托钵乞食,凡遇路人,无论男女贵贱,皆虔谨礼拜。又不分道俗四众,为之给使作役。晚年自结徒众,设立生活与修行之条文守则。又于在世时即自撰碑文,具陈己德,殁葬信行塔侧,生前所撰碑文被镌刻成碑,竖于塔所,人或以是讥之。[续高僧传卷十六信行传] p591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憍梵波提、牛迹 子题:齝 济缘记·释受戒篇:“梵云憍梵波提,此翻牛齝,亦云牛迹。过去为牛故,口有牛齝,足...(佛名)Puṣya,又作弗沙,译曰增威,佛名也。慧苑音义上曰:弗沙,正云勃沙,此云增威也。...(名数)寻常之七众,加出家,出家尼之二众也。出十诵律五十五。一、比丘,持具足戒之男众。二、比丘尼,持具足戒之...宋藏(宋板大藏经)之一。又称开宝藏。自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于成都开板之藏经,系汉...位于台湾基隆东郊月眉山。为台湾佛教发祥地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福建鼓山涌泉禅寺善智、妙密、善慧三师...【五种顺退分法】 p0275 瑜伽四十六卷十页云:又诸菩萨顺退分法,当知有五。何等为五?一者、不敬正法及说法师。二...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心,而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境界,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终目的。...(术语)又云略戒:诸恶莫作,众(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为通于一...(术语)对于外形而心谓之内。正法念处经一曰: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行事钞下四曰:内心无道,外仪无法。...【无对法】 p1051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无对法云何?谓二处。...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言不定者,不定是善,不定是烦恼,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故名不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我们看到那么多的经书,里面都是告诉我们觉悟的方法。佛教的经典是非常浩瀚的,分三藏十二部,从内容来讲不出戒、定...哪些素食比肉类还营养呢?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冷,大多数人都喜用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抵抗...
原文: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杀生食肉之业所结,现生自私...被上司赏识、升迁,本来是件好事,却惹得同事眼红、流言不断。该如何化解,改变人心? 人事升迁可由三方面来谈。首...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的香这里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是念...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 我们一般...
佛陀于《妙法莲华经》举髻珠为喻,为大众开示佛法,有一位很有威德的转轮圣王,深受人民爱戴,在他的领导下,国力蒸...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道膺禅师,他问道: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后,总是不胜懊悔。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
裴玄证
【佛光大辞典】
上篇:蜜伽阇 | 下篇:裴休 |
四邪命食之一。方口,巴利语 disāmukha,本指脸朝四面张望,故“方口食”引申为出家人曲媚显贵,通使于四方,借巧...
牛齝比丘
勃沙
九众
蜀板
灵泉禅寺
五种顺退分法
灰身灭智
通戒
内心
无对法
四不定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一切都是我们自作自受
哪些素食比肉类还营养呢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对治烦恼有两种选择

法华譬珠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