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Vimalakīrti。音译毗摩罗诘利帝。又作毗摩罗诘、维摩诘、无垢称、净名、灭垢鸣。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毗舍离城(梵 Vai?ālī)之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据维摩经载,彼尝称病,但云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令文殊菩萨等前往探病,彼即以种种问答,揭示空、无相等大乘深义。我国关于维摩与文殊问答情状之雕画颇多,如唐段成式之寺塔记、长安平康坊菩萨寺佛殿之维摩变壁画皆是。又维摩之居室方广一丈,故称维摩方丈、净名居士方丈。[维摩经义疏卷一、注维摩诘经卷一、维摩义记卷一本、维摩经玄疏卷二、玄应音义卷八、居士分灯录卷上] p589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法身乃佛之本体,佛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 二、般若德,佛...(佛名)过去七佛之第四。又贤劫千佛之第一。...(流派)立心识三分说(即立见分,相分,自性分)之流。陈那所立。与四分家皆为唯识之正流。...【缠有八种】 p1462 杂集论七卷一页云:缠有八种。谓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数数增盛,缠绕于...(548~?)唐初僧。瀛州(河北)人,俗姓乐。十六岁遇一沙门,听其讲述三世轮回之苦,雅会夙怀,萌出家之念,遂依...一切烦恼,以无明为体,执著一切事理,其性不净,故名染污,又其体昏暗,不知四谛的真理,故名无知,台家叫做见思惑...(术语)教诫命令。长阿含经十五曰:侍者即承教命,往语诸人。大日经义释二曰:随闻善友等如法教命,便即不生疑惑。...(名数)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之四种安乐行,安行法华之法也。(一)身安乐行。谓身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豪势,二神人邪...亦名:蹲坐戒开缘 资持记释云:“不犯中,礼忏等跪同蹲故。”(事钞记卷二五·三七·二○)...为华严经疏卷二十所举之三种神通力。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虽胜劣不同,俱能...(术语)传心法要上曰: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也。...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 一者乐杀。 二者乐盗。 三者邪淫。 四者妄语。 五者...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连结,两者无法分开,因此,愤怒不仅仅只...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与会者讲法。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面只用一时?佛为什么不说这...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但毕竟是外来的,是专门供佛、敬佛的道场。佛...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我鼓励、提醒她念佛,她也念,但是心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现实,才能够离苦得乐。「苦」这...
维摩
【佛光大辞典】
上篇:维祇难 | 下篇:维摩经 |
Dazhidulun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
三德
俱留孙
三分家
缠有八种
慧休
染污无知
教命
四安乐行
蹲坐白衣舍戒开缘
三通力
绝学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
亲自去咀嚼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