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将头包起之行装,称为裹头。佛陀住世时,即有以帽裹头之制。据四分律卷四十载,若遇头部冷痛时,比丘可作劫贝(绵)帽覆头。除此之外,一般禁止比丘包头。裹头亦指高僧所用之风帽,盖源于隋代炀帝为晋王时,请天台大师授菩萨戒,时遇严寒,帝解其缥袖,裹大师之头。日本僧人以袈裟裹头而担任警卫工作者,称裹头众。[显密威仪便览卷下、贞文杂记卷二、东寺塔供养记] p591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缘:一、是僧春冬房,以夏房入己牵出犯吉;二、先安止定;三、作恼乱意;四、牵出。犯。”...(人名)Bodhideva,译曰觉天。为婆沙四评家之一人。俱舍光记二十曰:梵云勃陀提婆,勃陀名觉,提婆名天。旧云佛陀...(名数)九种无为之意。即不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补陀洛,梵名 Potalaka 或 Potala, Potaraka,意译作小花树、小白华、小树蔓庄严、海岛、光明。又称布呾洛迦山、宝...清代净土宗之一派。澫益大师智旭(1599~1655)所创,以住杭州灵峰,故称灵峰派。师承紫柏真可、云栖袾宏、憨山德清...【五种想分别相】 p0275 瑜伽五十三卷十九页云:略有五种想分别相。一、境界分别。二、领纳分别。三、假设分别。四...又作伎乐,或技乐,即是音乐。...(术语)一经之序分分为证信序与发起序。而证信序者,共通其经以外之余经,故云通序,发起序者,特局于其一经,故称...(行事)为水死之人,追福,于河中浮船,或在河岸筑坛行施饿鬼也。多行于夏期。...(术语)即自灌顶曼荼罗也。又曰秘密曼荼罗。为大日经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所说。其曼荼罗不观须弥等,只观大海,观大海...【无记业】 p1053 瑜伽九卷六页云:无记业者:谓非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亦非贪瞋痴为因缘业。 二解 瑜伽九十卷三页...(嘉兴藏流通本)...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恒传法师答: 阿弥陀佛,走神的情况下一方面说明定力不够,...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昏沉,他一提佛号就昏沉,这个你就要知道你要拜忏了,你真的要...问: 怎样才算真用心念?标准方法怎么样?有杂念就算没用心吗? 大安法师答: 诵经主要的心态是至诚恳切。诵经,你...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
【原文】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业离不开身、口、意:身善、语善、意善。 记得,身体一定要做...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这桩事情,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娑婆世界修道很难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来说我们已经开始所谓的脸红耳赤了,...
裹头
【佛光大辞典】
上篇:裴休 | 下篇:诵文法师 |
谓仅仅得到少许领悟之禅。五灯会元卷十七法云杲章(卍续一三八·三三九上):“每谓人曰:‘我于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
牵他出房戒犯缘
勃陀提婆
九无为
补陀洛山
灵峰派
五种想分别相
妓乐
通别二序
川施饿鬼
内心曼荼罗
无记业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大安法师:怎样才算真用心念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这是大孝中的大孝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