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翻经学士。泾阳(位于陕西)人。又作刘凭。生卒年不详。刘冯精于内外学数术,因感于历代翻译经论时,对大千、由旬等计数单位,各家计算比例皆异,故撰内外傍通比校数法一卷,辑录众经计数之法,与我国故有之相对计数法,异同并比,作为后学译经之参考。[历代三宝纪卷十二] p596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众生心中,皆有本觉之真如,此本觉之真如熏习无明,使妄心厌恶生死的痛苦,而祈求涅槃之快乐,此种情形谓之内熏。至...(经名)摩诃吠室啰末那也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之别名。以此毗沙天王之仪轨,为般若斫羯啰之译故也。梵Prajācakra...【真现观】 p0919 杂集论十三卷十四页云:真现观者:谓已得见道十六心剎那位所有圣道。又于见道中得现观边安立...(仪式)表身口意而三礼拜,敬礼之至,...梵语 vajra 之音译。又作跋折罗、伐折罗、斫迦罗。意译作金刚、金刚杵。金刚为金中最刚者。金刚杵原系古代印度所用...(喻)慈祥的样子。若样子面容很可怕,则叫做金刚怒目。...(名数)无量寿经谓不杀等五戒曰五善,反此五戒曰五恶。经下曰: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术语)谓过去未来现在也。圆觉经曰:无起无灭去来今。苏轼诗曰:一弹指顷去来今。...【四种问记】 p0430 俱舍论十九卷十七页云:谓问记门总有四种:何等为四?颂曰:应一向分别,反诘舍置记,如死生殊...指不起任何心念之境界。此超越念虑之境界即为佛境。华严经疏卷二(大三五·五一二中):“顿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全一卷。南朝梁武帝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九。系驳斥范缜之神灭说;因当时宜都太守范缜作“神灭论”一文...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做六度总修(台语)。意思是你若卖命...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夹衣服。临来那天,我领僧俗...◎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为众。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悟道之人,所行之行与菩萨行相同,亦称菩萨。前之喜舍,以财...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了。修行最终是修我们当下这个心:自净其意,闲邪存诚。那这句...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
心的本质 所有众生的心,所谓的心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精神实体,而是像河流、像一条河一样念念迁流不断的连续,是一个过...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 第一,简单的记住几个结论,就认为自己懂了,学...
刘冯
【佛光大辞典】
上篇:刘贯道 | 下篇:刘勰 |
(术语)又名一周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也。此日多请僧行佛事。儒家曰小祥。十王经曰:一年过此转苦辛,男女修斋福业...
内熏
般若斫羯啰轨
真现观
三礼
缚日罗
菩萨低眉
五善五恶
去来今
四种问记
一念不生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菩萨行利生之道

慎独知于衾影

学会对自己说「够」

做轮回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