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九卷十七页云:谓问记门总有四种:何等为四?颂曰:应一向分别,反诘舍置记,如死生殊胜,我蕴一异等。论曰:且问四者:一、应一向记,二、应分别记,三、应反诘记,四、应舍置记。此四如次:如有问者,问死生殊,我一异等。记有四者,谓答四问。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若作是问:一切死者皆当生不?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当生非余。若作是问:人为胜劣?应反诘记:为何所方?若言方天,应记人劣;若言方下,应记人胜。若作是问:蕴与有情,为一为异?应舍置记:有情无实故,一异性不成,如石女儿、白黑等性;如何舍置而立记名?以记彼问言,此不应记故。有作是说:彼第二问,亦应一向记,非一切当生。然问者言一切死者皆当生不,理应分别记彼所问,总答不成。虽令总知,仍未解故。又作是说:彼第三问,亦应一向记,人亦胜亦劣,所待异故,如识果因。然彼问者一向为问,非一向记,故应成分别记。但此应诘问意所方,故此名为应反诘记。又作是说:彼第四问,既全不记蕴与有情若异若一,云何名记?然彼所问理应舍置。记言应舍置,如何不名记?对法诸师作如是说:一向记者:若有问言:世尊是如来,应正等觉耶?所说法要,是善说耶?诸弟子众,行妙行耶?色乃至识,皆无常耶?苦乃至道,善施设耶?应一向记,契实义故。分别记者:若有直心请言:愿尊为我说法,应为分别法有众多,谓去来今,欲说何者?若言为我说过去法,应复分别过去法中亦有众多色乃至识。若请说色,应分别言,色中有三:善、恶、无记。若请说善,应分别言,善中有七,谓离杀生,广说乃至离杂秽语。若彼复请说离杀生,应分别言,此有三种,谓无贪瞋痴,三善根所发。若彼请说无贪发者,应分别言,此复有二,谓表、无表,欲说何者。反诘记者:若有谄心,请言愿尊为我说法。应反诘彼,法有众多,欲说何者?不应分别,乃至令彼默然而住,或令自记,无便求非。岂不二中,都无有问,唯有请说,亦无有记,唯反诘言,欲说何者。如何此二成问记耶?如有请言,为我说道,岂非问道。即由反诘,记彼所问,岂非记道。若尔,应俱是反诘记;不尔,问意直谄有殊,记有分别、无分别故。舍置记者:若有问言:世为有边为无边等?此应舍置,不应为说。今依契经辩问记相,如大众部契经中言:苾刍当知,问记有四:何等为四?谓或有问,应一向记,乃至有问,但应舍置。云何有问应一向记?谓问诸行皆无常耶?此问名为应一向记。云何有问应分别记?谓若有问:诸有故思造作业已,为受何果?此问名为应分别记。云何有问应反诘记?谓若有问:士夫想与我为一为异耶?应反诘言:汝依何我作如是问?若言依粗我,应记与想异。此问名为应反诘记。云何有问但应舍置?谓若有问:世为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世为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如来死后为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为命者即身?为命者异身?此问名为但应舍置。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住定】 p0659 显扬十九卷九页云:问:云何住定?答:谓如有一,于能入定诸行状相,善能了取;善了取故,随其...禅林用语。指大彻大悟之境地;已达此境者,必已越过学与无学之境地,故称真过。碧岩录第四十四则(大四八·一八○下...谓在一刹那之心念中就已摄尽了万年的岁月。...印度多以壁画庄严佛堂,亦有招画工于门侧、讲堂、食堂、浴室等作诸彩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如描绘神通变、五趣生死...【四护】 p0399 瑜伽十四卷十页云:又有四护,能令已入佛圣教者,爱乐圣教,一者命护,二者力护,三者心烦恼护,四...【无动处】 p1056 瑜伽九十七卷十八页云:又由三缘,于是诸地,当知建立为无动处。谓外欲等,散动断故;立初静虑,...【内无色想】 p0366 集异门论十九卷三页云:内无色想者:谓彼于内各别色想,已远离,已别远离;已调伏,已别调伏;...(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种世间之一。如来具大智慧永离偏邪能觉了世间出世间之法,故以为名。即释迦如来能化之智身也。...【拔除根本】 p0830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拔除根本者:害随眠故。...亦名:杀人戒犯缘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成犯缘。具有五种:一、是人道,以余道非重罪故;二、作人想;三、有杀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不光泽、不称意、不可念的。没有老病死我们也不用学佛,所以世...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所以他有一种境随心转的力量。比方说这个石头,他心里想这是...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逸多...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其名与王阳明并驾...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谓虽不懈怠。亦...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于方便之中殊胜方便者,则莫如持名念佛一法也。今略举其殊胜之...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清凉寂寞过戒河。 笑迎一切顺逆境,逆水舟中也稳坐。 一不求,...
四种问记
【法相辞典】
【四种问记】 p0430
上篇:四种方便 | 下篇:四种意趣 |
又称僧主。系统领教团,并匡正僧尼行为之僧官。为僧纲之一,乃僧团中之最高职官。本制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为中央僧...
六根清净
住定
真过
一念万年
佛教壁画
四护
无动处
内无色想
知正觉世间
拔除根本
大杀戒犯缘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学佛是为了什么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一生念佛,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