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舍念清净】 p0973 显扬二卷七页云:舍清净者:谓超过寻伺喜乐三地一切动故;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转动、而安...(术语)祖师之意。各就自宗而言。又教禅相对,而天台真言等诸家之意曰教意。教外别传之禅曰祖意。是以祖祖直指之心...(譬喻)众水入海。则为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则皆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众。又譬众之多者曰海。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 p1438 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有色界识,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寿...(人名)梵志名。智度论一曰:摩犍提难佛之偈曰: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舍内外灭,云何当得道?佛答曰:非见闻...(经名)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本异译,稍略。其他,申日儿本经,佛说申日经同本...即在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之“十地”中,自第八地以后至佛果之间,以无漏心任运相续而不起烦恼之位。又此位之功德于刹那...(术语)又曰简别语。因明为豫防论法上之过失,冠于宗或因喻上之制限语。...【诸行性苦】 p1346 显扬十五卷二页云:论曰。又诸行性苦;少苦加之,苦相猛利。乐等不尔。又苦相深重,难为对治。...南宋临济宗僧。湘潭(湖南)人。十三岁时,因一僧之教导知有佛法,遂以诵经礼佛为事,学习坐禅。二十二岁(一说十八...生死轮回之迷界计分为二十五种;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称为有。即二十五种三界有情异熟之果体,为:(一)地狱有,...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辱,面对批评、恶骂、挫折或逆境,便气沮意丧,只喜欢他人...
【白话文】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二十八号往生,对此我不尽感慨和叹息。你父亲过去世中固然有...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 先看第一段,先委示,先详细地指示众...问: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知义法师答: 这个问题,要依学者用心而定,如能学以致用,确能依教行持,则可随...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于一旁, 由于身材过于肥胖,短短的路程就满身大汗且气喘如牛...
身语清净现行
【法相辞典】
【身语清净现行】 p0678 杂集论八卷八页云:云何身语清净现行?由无悔等渐次修行,乃至得定,为依止故。谓依定力,令犯戒垢极远离故。
上篇:身语具足圆满 | 下篇:身语极善现行 |
(术语)修行之法。四法之一。阿弥陀经元照疏曰:大觉世尊,一代名教。大小虽殊,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
舍念清净
祖意
大海众
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
摩犍提
月光童子经
永不现行位
简言
诸行性苦
铁山琼
二十五有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推荐】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