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梵志名。智度论一曰:“摩犍提难佛之偈曰: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舍内外灭,云何当得道?佛答曰: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如是可得道?摩犍提问曰:若非见闻等,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我心观察,持哑法得道。佛答曰:汝依邪见门,我知汝痴道。汝不见妄想,汝尔时自哑。”同三曰:“如摩犍提,弟子举其尸着床上。舁行城中多人处,唱言若眼见摩犍提之尸者,是人皆得清净道,何况礼拜供养者?多人信其言,诸比丘以白佛。佛说偈言:小人眼见求清净,如是无智无实道。诸结烦恼满心中,云何眼见得净道?若有眼见得清净,何用智慧功德宝?眼见求净无是事,智慧功德乃为净。”止观一曰:“内无实德,虚比贤圣,起下品十恶,如摩犍提者,此发鬼心行刀途道。”梵Makandi。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乘,指藉以开悟实相、出离生死之智慧;戒,指用以防非止恶,而可招感人、天果报之制法。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六(大一二...【三种现观边智】 p0205 瑜伽八十七卷八页云:复有三种现观边智;修习彼故,见得清净。一、能顺生无漏智。二、无漏...(一)指本来固有之性德。与“修成”、“修生”相对。二者并称为“本有修生”。即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在圣...三界一共分为九地,境界恶劣的称为下地,境界殊胜的称为上地。...(传说)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术语)三结界之一,一寺一山之总界也。是为摄僧之结界,故曰僧界。因而住此界内者,成一团之和合众。使比丘住此离...(术语)生死无始,故云无始,经久远年劫,故云旷劫。...(经名)有二:一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称。一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唐宝思惟译。此二为同本,校量数...(术语)欲界所属之夜叉等,又色界已下诸天众之属隶也。又时为梵天,帝释等之通称。地祇者,乃人间之鬼神,坚牢地神...子题:糱、糟麹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百问,若医言必差,得和药服,不得空服;强(强)劝人,不饮吉,饮犯堕。...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键是破除我执。为什么会起贪心?无非是我执在作怪:因为我喜欢...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为我们理解得不够。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觉...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转往香港弘法,适逢香港西方寺举办三坛大戒,梦老应宽运法师之...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流泪,感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话都是老...一、前言 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有精神疾病性自杀与冲动性自杀。前者以抑郁症患者为常见,自杀...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会受到好的业报,即便得到国王援助之力,仍不如业力所获得的善...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变清澈。 2、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
摩犍提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摩达国王经 | 下篇:摩竭 |
(名数)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