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众水入海。则为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则皆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众。又譬众之多者曰海。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此阎浮提有四大河,一切诸流皆投归于海。众僧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决水以入于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往生要集中本曰:“清净大海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染法】 p1411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杂染法云何?谓有漏法。...(术语)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真言)咒名。持之则能腾飞于空中,是由健驮罗国女巫所出之咒,故从女声而云健驮利。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咒术名健驮...(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三藏法数二十七。...(杂名)讴歌其德之偈颂。法华经法师品曰:妓乐歌颂,供养恭敬。...亦名:无根重罪谤戒犯缘、无根谤戒犯缘 子题:无根谤但使能谤无根、无根谤对说不必在僧、体净、想净 戒本疏·十三僧...(人名)Malini,王女名。译曰小鬘。见本行集经三十六。...乃指内护与外护。(一)内护,“内”指自己身心之“心”而言。内护,即持守佛陀所制之种种戒律,使持戒者之身心远离三...(术语)天台所判四教中圆教之十乘观法也。行止观有十种之法,谓为十乘观法。此十乘观法通于藏通别圆之四教,故特指...【二惑】 即见惑与思惑。见惑的见,是推度的意思,即以邪见推度而起之迷情,我见边见等是。思惑,新译为修惑,为凡...(流派)嗣四明尊者之流派者。称曰山家,乃天台之正统。...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普门品(日诵式版本)...(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感觉是对孩子好。其实这样子是害苦了孩子...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的欲望。我们过去会产生错觉,总...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觉不太对劲。于是我逃离群众,远离比丘与沙弥们,...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身出家。 有人说,这两位是,他们的境遇有其特殊性,毕竟他们...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板上写一个熬字,老法师说,佛学院的修学重点是对一切能熬得过...
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法门的许多的不同。比如通途佛法要谈修行,首先得要开悟,叫见...
大海众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大海印 | 下篇:大师 |
(器名)花田纪事一曰:阅佛经,有馋灯,初不解,查为魧鱼,即懒妇鱼也。多膏,可以为灯,照酒食则明,照纺绩则暗,...
杂染法
禅定
健驮梨
六垢
歌颂
无根波罗夷谤戒犯缘
摩梨尼
二护
圆融十乘
二惑
四明家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