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巴利语 asubha。指身上所出不洁之津液。如脓、血、尿、屎等。恶,为憎厌之义;露,即津液。据心地观经载,自见己身...(术语)诠显圆理之经也。如华严法华是也。止观一之一曰:声为佛事,称之为经。圆诠之初,目之为序。...(术语)无恶之垢染也。无量寿经上曰:洗濯垢汗,显明清白。...【身语意三业】 p0678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世尊经中说有三业。拨身语业。岂不违经?不拨为无,但言非色。能...(杂名)译言腐烂食药。即陈弃药也。四分开宗记七本曰:布你阿偈,此云腐烂食药,即是所弃之物,故五分律第十六云残...【世间极成真实】 p0512 瑜伽三十六卷八页云:云何世间极成真实?谓一切世间,于彼彼事,随顺假立,世俗串习悟入觉...三谛者: 一、真谛 泯一切法,所谓空也。 二、俗谛 立一切法,所谓假也。 三、中谛 统一切法,所谓...即观四法界的行法。...梁代僧。吴郡(江苏吴县)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详。少投建初寺僧祐出家,遍学经律。后住庄严寺,博采群言,酌取精理...(书名)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毗婆沙论,是通名也,然别题毗婆沙论者,藏中有四部:一、...【诸佛出世】 p1349 瑜伽二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为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诸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印光大师校印本)...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和五阴炽盛之苦;人世间又有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与...人生日用所需,饮食为一大宗。素食、荤食,与佛教,与世界国家及世界人类,均有极大之关系。贵会之提倡素食,在表面...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随众生心生而生,随众生心灭而灭。一念念佛一念生,念念念佛念...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我们会一直认为说,我是比较重要的,别人是比较...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要的空气是免费的,人一刻皆不可离开它。念佛法门亦复如是,尤...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 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突然,路旁的树林中传来一阵凄厉的哀号声,只见腹大如山、咽细...
九结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集论] 结即系缚之义。谓一切众生。因此妄惑。造作诸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爱结谓诸众生为贪爱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爱结。(广行不善者。谓广作杀盗淫妄等恶业也。)二恚结谓诸众生为嗔恚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恚结。三慢结谓诸众生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
上篇:九心成轮 | 下篇:三界九地 |
【男女二根于二处增上】 p070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页云:男女二根,于二处增上。一、有情异,二、分别异...
恶露
圆诠
显明
身语意三业
布你阿偈
世间极成真实
三谛(二)
四法界观
宝唱
毗婆沙论
诸佛出世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圆瑛大师:素食与佛教、世界、人类的关系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