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毗婆沙论,是通名也,然别题毗婆沙论者,藏中有四部: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鞞婆沙论。三、五事毗婆沙论(已上小乘)。四、十住毗沙论(是大乘)也。其他律部有善见律毗婆沙。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化生】 四生之一。谓依托无所,忽然而生者。如诸天,诸地狱,及劫初之人是也。《俱舍论》卷八曰:‘有情类,生无...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大烦恼是,为二惑之一。...(术语)得佛果之因。一切之善根功德是也。...无著承弥勒菩萨教旨所著五部之大论。又作五大论。即:(一)瑜伽师地论,凡百卷,唐代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缺译。...(1284~1357)元代临济宗僧。越州(浙江绍兴)萧山人,俗姓董。号千岩。字无明。七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尝于武...【八种观察诸受】 p0083 瑜伽五十三卷十八页云:观察差别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皆于诸受,起八种观。谓...梵名 Yajur-veda,巴利名同。印度古代经典“四吠陀”之一。又作耶柔吠陀、冶受吠陀、耶树薜陀、耶受毗陀、夜殊鞞陀...指浴佛所用之汤水。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举有浴佛偈(大四九·三一八中):“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术语)【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于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乃至...【积聚义】 p1390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如说积聚义是蕴义,何等名为积聚义耶?答:种种所召体义,更互和杂转义...(菩萨)Vimalakirti,旧称维摩诘,新云毗摩罗诘,鼻磨罗难利帝,译曰无垢称。西域记七曰:毗摩罗诘,唐曰无垢称,...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龙藏本)...有一个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几年。 有一次,下山讲经说法,讲经的时候,有跟人家化缘,底下一个信徒就...问: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 惟觉老和尚答: 在战国时代有一位颜斶,是一位隐士。齐宣王为了治...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才有色,受...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高道德的一个刹土,因为那边没有生存的压...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行一切事时,完全不会想到业力会成熟。未来的苦难会比现在的...
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就能去,再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位...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可行善事比比皆是,就看你怎么做。 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节约能...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法门:哎呀!不错呀!好像对净土法门、...
毗婆沙论
【佛学大辞典】
上篇:毗婆沙师 | 下篇:毗婆沙 |
谓一来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
化生
本惑
佛因
五部大论
元长
八种观察诸受
夜柔吠陀
功德汤
一生补处
积聚义
毗摩罗诘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慧律法师:大骗子与小骗子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

转五蕴为五智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加持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