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二十种随烦恼】 随烦恼心所,是唯识宗五位百法中的六位心所之一。此又名随惑,是随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有三...(术语)佛之德号也。俱舍论一曰:敬礼如是如理师。(中略)如实无倒,教授诫勖,名如理师。...(经名)总称弥勒上生经及弥勒下生经。上生经虽惟为宋京声译,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之一本。然弥勒下生经,于罗什...【摄散归观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分别瑜伽论》,此论中土未译。参阅‘十支论’条。...【不可意】 p0318 瑜伽九十一卷三页云:不可意者:由于诸受、不可乐故。...【粗行细行】 p1473 集异门论十一卷九页云:若麁若细者:云何施设麁行细行?答:观待施设麁行细行。复如何等?答:...【顺不苦不乐受业】 p1110 瑜伽九卷八页云:顺不苦不乐受业者:谓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异熟业,及第四静虑以上不动业...(书名)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义苑疏十卷,观复之析薪记五卷,师会之复古记三卷,希迪之集成记五卷。以上为宋朝四大...(故事)又云黄纸朱轴,谓佛之经典也。案写经典用黄纸,盖准于唐代之黄敕,一为尊之,一为防虫害也。维摩经垂裕记一...(术语)陀罗尼集经八有金刚央俱施法,明金刚钩之修法者。央俱施,译曰钩。...为冥界十王之第一王。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举,此王之本地为不动明王,系专司人间寿殁生死册籍,统管幽...(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说有人持午,把胃搞坏了。 宏海法师答: 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是故释尊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有一老妇,总想为自家附近的寺庙做些供养布施,但苦于贫穷,什么都拿不出,于是整日愁容满面,唉声叹气。 一日遇一...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常一样,念佛的念佛,不念佛的就烧些纸钱。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
四戒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皆色界天也。)三道共戒谓声闻之人。于见道修道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道俱发。是名道共戒。(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四断戒谓断贪嗔痴等烦恼。得成道果。是名断戒。
上篇:四种施俱得净报 | 下篇:四忍 |
亦名:受具戒登坛人限 子题:一众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四分云,若有难缘,如说戒中当二人三人一时作羯磨,不得至...
二十种随烦恼
如理师
弥勒经
摄散归观支
不可意
粗行细行
顺不苦不乐受业
五教章之注疏
黄卷赤轴
金刚钩法
秦广王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布施微笑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