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不相应行法为五位法的第四位。是以色、心心所分位,立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行事)祈念弥勒菩萨之法会也。...【摄受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三界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都为真实见所摄受,故称为摄受因。参阅‘十因’条...【不调善】 p0318 瑜伽十三卷四页云:云何调善?谓若三摩地、犹为有行之所拘执,如水被持;或为法性之所拘执,不静...【观增上三摩地】 p1470 瑜伽九十八卷六页云:复有苾刍、如所闻法,如所得法,独处空闲,思惟筹量审谛观察。由此因...【顺结与非顺结】 p1109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八卷十一页云:顺结、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有漏法。非顺结是何义?答...(书名)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谒贤首,禀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为和本五教章。此...(杂语)六时偈之一。法华忏法曰:白众等听说,黄昏无常偈。此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诸众等,当勤...(术语)言金部之密经。如教王经,理趣经等是。...禅林中,堂头和尚请众用茶时,为通告众僧,于僧堂之外所悬挂之告示板。其榜由书记以绢素书写之。[敕修百丈清规卷三...为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序品所揭举之三种假观之名,天台宗乃进一步诠释之,即:(一)法假虚实观,为色阴之法。(二)受...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优婆塞戒经...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一生向善,行菩萨道最后会往生净土吗? 宏海法師答: 哦,这个...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令众生于净秽二土的比较中,生起对安乐...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界法师答: 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就是,反正成佛...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故知: 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闻佛法当即信受;另一种则是吃苦太多,不得已在世间遍寻解脱的...吉祥八宝即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
四种施俱得净报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着于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受者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不净受净也。三施受俱净谓施者受者。俱能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所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净也。四施受俱不净谓施者受者俱破戒无闻。着于邪见
上篇:四种施处 | 下篇:四戒 |
亦名:僧伽梨受法、大衣受法、上衣受法、九衣受法、二十五条衣受法 随机羯磨·衣药受净篇:“受僧伽梨法。此衣正有...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弥勒会
摄受因
不调善
观增上三摩地
顺结与非顺结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黄昏偈
金刚密经
茶汤榜
三假观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一生行善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最后会往生吗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这个寿命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一切法门六字全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