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瞿那末底】 西域记云:唐言德慧。...(术语)十一智之一。证集谛之无漏智也。...【瓶等是假有】 p1255 瑜伽六十五卷六页云:问:何缘故知色香味触如是如是别安立中,饮食车乘瓶盆衣服庄严具等诸想...(术语)嚫为哒嚫Daksiṇā之略。斋后之说法,所谓法施也,供之以财施,谓之嚫施。...(术语)佛菩萨为济众生以神力变作种种者。即化身,权者,权化,权现等是也。...禅定时,呼出吸进的气很粗。...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槃。十缠者:无惭、无愧、嫉、悭、悔、...为法华文句卷五、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所举,以日、月、星、萤等四光,依次比喻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乘之智慧。即...不思议慧,梵名 Acintyamati。文殊八大童子之一。位列文殊曼荼罗第二院之东南隅。亦有说此尊与广大、玄法、青龙三轨...(术语)性者诸法之自体,相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相,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相,因之学习...全一卷。宋代僧本然清觉(1043~1121)着,道安注。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清觉谓千里...(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过去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时,有五百位大比丘随佛一同住止,精进办道,修习用功,须菩提尊者也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侧的庐...
佛门女众之楷模(一):龙女成佛 菩萨敬仰 灵鹫山上 龙女现身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过新教育而对佛教无所了知的人,谈到信佛问题时,第一个观念就...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大乘的顿教。顿教里面也包括圆顿之教。 为什么这部《观经》念...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苏格拉底更说...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轮到县城,然后乘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子才到了寺院的山脚下,为显示...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也是学戒持戒,听经闻法,究明心...
二种无漏因果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证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上篇:二果 | 下篇:二加 |
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咒五首、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仅列出五项咒文,即...
瞿那末底
集智
瓶等是假有
嚫施
佛菩萨化生
喘息
十缠
四光喻智
不思议慧童子
性相学
初学记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须菩提观空息病缘

佛门女众之楷模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蕅益大师的六信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心灵的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