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尸罗跋陀罗】 西域记云:唐言戒贤。唐奘三藏,亲承经论。...【腰舟】 p1255 瑜伽十七卷十九页云:又彼天女、依诸有学、未得胜意、已离欲贪、未离上贪,而兴请问。意、名腰舟。...(物名)斋后之说法谓之哒嚫。其供物谓之嚫物。...(术语)四生之一。谓依托无所,忽然而生者。如诸天,诸地狱,及劫初之人是也。俱舍论八曰:有情类,生无所托,是名...华译为聚、蕴、结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节之义。...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四,指四王天;忉利,指忉利天。谓四王天与忉利天之男女天众以交形成淫。于三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随染本觉二相之一。为“智净相”之对称。指还于清净本觉业用之相。即依智净相(始觉究竟与本觉一致)而无量功德之相...(名数)法性宗与法相宗也,略云性宗相宗。...受具足戒之过程中,最初受沙弥戒,次受比丘戒,末受菩萨戒,其中,最初受沙弥戒即称为初坛,依序为二坛、三坛。黄檗...三种亲友。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九分亲友为三等,上者能生法身,中者以财、法交,下者唯以财交。又摩诃止观卷四下以外护...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得人天的富贵果报,甚至因此而堕落恶道,你相信吗? 般若经论...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按照当时习俗,为刚满月的儿子行洗儿礼。他感叹自己的身世...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
祀神不用牲 杭俗岁暮祀神,大则刲羊蒸豚,次则用猪首鸡鱼之属。予未出家时,持不杀戒,乃易以蔬果。家人虽三尺童子...社会的日益腐败,与天灾人祸的不断,根本因素都是众生没有好好守护菩提心的缘故,因为自私,我们宁可伤害别人,因为...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候,你忽然发了菩提心,按照佛法真实地去修行,你的心跟佛法相...一、禅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问其成功原因,答曰:吃饭、睡觉。弟子思索多日不解其意,又问师傅:吃饭、睡觉怎么可...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
二果
【三藏法数】
[出阿毗昙论] 一习气果(亦名所依果。)谓数习宿世善恶气分。感于果报也。如往世修善胜故则今世为善心重。修恶胜故。则为恶心重。是名习气果。二报果谓由宿世善恶为因。感报今世之果也。如往世作诸善业之因。则感今世富乐之果。作诸恶业之因。则感贫苦之果。是名报果。
上篇:二因 | 下篇:二种无漏因果 |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列述三项咒文,即:(一)大轮金刚陀罗尼,若诵读二十一遍,于人...
尸罗跋陀罗
腰舟
嚫物
化生
犍度
十恶
四忉利交形
不思议业相
性相二宗
初坛
三友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推荐】莫耍小聪明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祭祀神明不用牲礼
从根本上消弭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