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地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同论注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Karuṇin,译曰悲。大日经疏十曰:迦嚧尼,悲也,么也,体也。所谓大悲为体也。...(术语)又曰人法,我法。有情曰生。非情曰法。如云生法二空,生法二忍等。...(术语)对于三乘之权论,而一乘之诸经,谓之实经。法华文句记曰:若将求灭权论,用释开会实经。...禅(梵 dhyāna),乃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正审思惟,定慧均等之情态。大乘入楞伽经卷三集一切法品举出四种禅,即:...【不于暴恶犯戒有情作饶益戒】 p0346 瑜伽四十一卷四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暴恶犯戒有情,怀嫌恨...梵名 Buddhadeva。音译佛陀提婆、勃陀提婆。为说一切有部之学者,婆沙会四大论师之一。主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谓圆实中道为应化之本源。中道之理为法界之实相,即离有、无二边,中正不偏,动静相即而出入自在,证此理者,能于十...八部众之一。又作龙众。因其具有神力,故称龙神。或指龙王而言。法华经卷一(大九·三下):“诸天、龙神、人及非人...(术语)一轨辙也。止观五上曰:斯一辙之意。法华文句二之下曰:千车共一辙。...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大论持世经并云,为众生故,碎身如麻米,又如芥子,令众生恭敬故,得入涅槃。”资持记释云:...(术语)自天雨华也,法华经序品曰: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在修行过程中都是凡夫,对一些事情一些人冷漠没有热情这也是可以理解,因为你修行的大慈悲心还没有出来,当然别人的...有一项管理发现,最受欢迎的同事是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以团队的思想思考问题,而非以自己工作的需求作问...
饮食,是生物维系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好还...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个功夫,你每天时时刻刻检视一下:我是...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想把它安定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水最深层部分,很奇妙,...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就错了,这个世界上对和错、得与失永远是五五开的机率。 无论...消业障在佛法当中也算一个重要的科目,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基本认知:就是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这个...开朗才会快乐 人经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态及环境中,因为不安定,所以我们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稳,导致自己和别人之间缺...
教化地
【佛学大辞典】
上篇:教化 | 下篇:教化地益 |
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寿(904~975)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系延寿由禅宗之立场论述佛教之观心玄旨,谓吾人若欲...
迦嚧尼
生法
实经
四种禅
不于暴恶犯戒有情作饶益戒
觉天
中道应本
龙神
一辙
如来遗身利物
雨华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出现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惧也不要嗔怒
赞美的魅力

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