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Buddhadeva。音译佛陀提婆、勃陀提婆。为说一切有部之学者,婆沙会四大论师之一。主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法依前后相待而有异。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大二七·三九六上):“说一切有部有四大论师,各别建立三世有异;(中略)尊者觉天说待有异。”此外,师与其他毗婆沙师相比,思想较为进步,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所载师之主张(大二七·六六一下):“造色即是大种差别,心所即是心之差别。”其余事迹不详。[大毗婆沙论卷二、卷十九、俱舍论卷二十] p679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八种着】 p0069 瑜伽八十四卷七页云:此中著者:谓八种着。于非有中,作愁忧着。于现在世所摄有中,有五种着。一...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一)宝为庄严之意,王为最上之意。意谓用七宝庄严者;表示最胜、最上之意。旧华严经(大九·四一○上):“摩尼宝王...密宗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三人,于唐玄宗时,来中国弘扬密法,称开元三大士。开元乃唐玄宗的年号。...(杂语)宋书礼志,第六品以下,不得服金钿及以金校饰之器物。齐书舆服志,皇太子象辂校饰,如御旗九旒降龙。又漆画...即境、行、果三者之并称。境,指观照、信或理解之对象;行,由观境而起信解之修行;果,指因其修行而得之证果。其中...(杂语)西方要决通三阶行者对于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舍之迷情也,岂得生于净土耶...何等剎那相?谓诸行剎那后必不住故。...巴利语 jhāpita。又作阇维、阇毗、耶维、耶旬。意译为烧燃、烧身、焚烧、烧。即火葬之意。行荼毗之火葬场即称为荼...宋代僧。丹阳人,俗姓苏。字正平。住庐山。初习儒学,能诗文。出家后致力禅道,精进迈伦。因患疥癣,时人遂呼癞可。...(术语)四禅天,内则觉观之定心不坏,外则器界不为三灾所坏也。...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为布施是修福的第一大科目。 我们凡夫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么? 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生心散乱是正常的,凡夫众生是没有清净心的,所以你用正常的心...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直奔归路。 不久天下大雨,樵夫迷失了道路;在万分焦急中,...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心当中一种生灭的、了别的作用,当然这个主要是讲第八识了。...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呼吸是基础。在整个修行的法门当中,从禅定来说有次第禅,...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
觉天
【佛光大辞典】
上篇:觉力 | 下篇:觉心 |
谓事物之生与灭。因缘和合则生起,因缘离散则灭谢。维摩经问疾品(大一四·五四五上):“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
八种着
地论学派
宝王
开元三大士
校饰
境行果
三阶五疑
刹那相
荼毗
祖可
不坏四禅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把心找回来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忘恩负义的樵夫

「命浊」的由来

在呼吸上用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