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警悟觉了微妙法相、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三种三宝之一。历史上实存之佛,即指于印度成正觉之佛身释尊为佛宝;佛陀之正觉内容、所说之法为法宝;修学佛所说之...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愿,必至补处愿即为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二愿。又作令至补处愿、摄他国菩萨愿...即须弥灯王佛之略称。为东方须弥相世界之佛。据吴·支谦所译维摩诘经卷上不思议品载,此佛身长八万四千由延,其狮子...【所归依】 p0737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十页云:问:何者所归依?答:所归依者:谓灭谛、全,道谛、少分。谓除菩...又作众生缘慈。为三缘慈悲之一。视一切之有情,如父母眷属般之亲缘而行慈悲对待,即称为有情缘慈。(参阅“慈悲”5...【遇声出定】 p1255 瑜伽六十三卷九页云:复有补特伽罗、已得离欲。从定起已;或于一时,彼三摩地,相间相杂,作意...【方便究竟果作意】 p0376 显扬七卷十三页云:方便究竟果作意者:谓从此后无间,由前因缘故,证入根本初静虑定。此...梵名 Sajyukta-ratna-pitaka-sūtra。凡十卷(或八卷、十三卷)。元魏吉迦夜与昙曜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总记别】 p1402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总记别者:谓卽于此一切所记,了知所有诸受皆苦。既了知已;令彼生尽。如是...(本生)结集大毗婆娑论之五百罗汉,前身为五百之蝙蝠。西域记三曰:南海之滨有一枯树,五百蝙蝠于中穴居。有诸商侣...【文巧】 p0391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文巧者:谓善缉缀名身等故,及语具圆满故。...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五趣杂居地: 同为散地故合而为...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最近住院,发现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比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冠心病等等,都是因摄入了过量的油...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 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它放逸。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尘...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 问:何不遍缘法界? ...学问类: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
地动七因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地居天 | 下篇:地动八缘 |
(Waldschmidt, Ernst; 1897~?)乃德国当代印度学与佛学学者。自一九三六年任柏林大学教授,精研印度哲学、印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