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三卷九页云:复有补特伽罗、已得离欲。从定起已;或于一时,彼三摩地,相间相杂,作意而转。或于一时,不相间杂。若遇声缘,从定而起;与定相应意识俱转余耳识生。非即彼定相应意识能取此声。若不尔者;于此音声,不领受故;不应出定。非取声时,即便出定。领受声已;若有希望;后时方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智慧之相,即指佛之光明。佛之光明,系佛智显现于外之相貌,以智慧为其体。大智度论卷七(大二五·一一三上):...(一)中国古代乐器,以玉石所制,作板样中曲,两头垂下(ヘ)字形,属礼器之一。种类甚多,有玉磬、铜磬、铁磬、编磬...【依三摩地】 p0769 瑜伽二十一卷八页云:云何依三摩地?谓彼如是断五盖已;便能远离心随烦恼,远离诸欲恶不善...亦名:佛五日一行比丘房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僧祇云,佛以五利,五日一行诸房:一、我诸弟子不著有为事否?二、...(术语)心之主作用,对于心所之伴作用,而谓为心王。心王者,总了别所对之境,心所者,对之而起贪瞋等之情也。密教...(人名)潭州云岩寺昙晟,钟陵建昌人,姓王氏,少出家,初参百丈海禅师,侍左右者二十年,未悟玄旨,百丈归寂后,谒...意即依宿昔之善根,得能相会而亲近参学。传法宝纪(大八五·一二九一下):“罕有知者,唯道昱、慧可,宿心潜会,精...(术语)断苦际之法,由小乘教而得涅槃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杂语)僧服曰衲衣,故老僧曰老衲。戴叔伦诗曰:老衲供茶碗。...即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开示学人,身为师家所须具备之十种智。反之,若不具此十智,则难辨认是非、邪正、缁素等,...凡二卷。隋代智顗(538~597)说,灌顶(561~632)记。又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经义记、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原文】 卖酒者当自念云:五谷本以养人,今糜烂为酒,使人饮之,多为不善,是谁之过。宜常自忏悔,念阿弥陀佛。发...轮跋,是一位年轻的求道者,被人世间存在的历历可数但又无法解释的不平等现象搞得迷惑不解。他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
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一切都那么森然有序而不是杂乱...
据说,很多师父出家前都遇到过一些不思议事。我与法诚师父相识久了,听她讲过很多修行的故事,其中有几件事让我久久...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下。 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了。你不要管它。但是有一样,不要随妄想转,你要用佛号来转它...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的音声再听回去,但是我每一句佛号都必须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容貌...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无碍的见道人,证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脱。...
遇声出定
【法相辞典】
【遇声出定】 p1255
上篇:遏部多石窣堵波 | 下篇:远离乐有三种 |
(图像)大日经一曰:大梵在其右,四面持发冠,唵字相为印,执莲在鹅上。大日经疏五曰:大梵王,戴发髻冠,坐七鹅车...
智相
磬
依三摩地
佛巡比丘房意
心王
云岩
宿心潜会
断苦法
老衲
汾阳十智同真
菩萨戒义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酿酒卖酒者应当这样忏悔
世间为何会有种种的不平等

遣除对因果的疑惑

法诚师父的二三事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