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一宗旨之意。盖诸大乘经所说虽各有不同,然皆同归于一理,以一宗旨为依归。 (二)指一门、一族。禅苑清规卷七有...指入涅槃之门。无常经(大一七·七四五下):“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p969...资持记·释二衣篇:“衬身衣,仪云,即身疮衬三衣者。”(事钞记卷三二·一九·一三)...凡十卷。唐玄奘译。全称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译于唐永徽二年(651),共八品。内容系赞叹...【欲】 p0982 瑜伽三卷七页云:欲云何?谓于可乐事,随彼彼行,欲有所作性。又云:欲作何业?谓发勤为业。 二解 瑜...(一)梵语 buddha-yāna。又作菩萨乘、大乘、如来乘。此系相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指菩萨乘;盖菩萨乃居于“真实成...(流派)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道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系缚,以裸形为正行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为裸形外道...【遍行所执无自体相】 p1242 显扬十六卷四页云:云何应知遍计所执、皆无自体相?颂曰:非五事所摄,此外更无有。由...南宋画僧。浙江金华人,俗姓曹。字仲石。号玉涧、芙蓉峰主。生卒年不详。出家受具足戒后,历游讲肆,颇得师说,同辈...(术语)含灵魂者,同于含识,含生,有情等。大宝积经三十八曰:假令三界诸含灵,一切变为声闻众。...(天名)忉利天之帝主。姓释迦氏,谓之天帝释,又云帝释天。净影维摩经疏曰:帝犹主也,忉利天主名为天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在《百喻经》中,有一篇《猕猴把豆》的譬喻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着一把豆子在路上行走,一不小心将...
一、总说 死期无定之因相有三种,第一、南瞻部洲人类寿量无有定准;第二、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所依身极...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连续昨天第二次的这样的一个法会。那么从今天上午,还...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读经、抄经。弟子一心皈依佛陀,虽未受戒,但一心一意欣愿往生...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对一对我们目前是属于哪一种,再找到适当的方法来调整。那么既...有一个男人总是猜疑身边的亲人朋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反复思量,因此他时时感觉心累,终日郁郁寡欢。为了求得解脱,他...
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够放下俗缘,出家修行,是非常值得赞叹的,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我执,一个多生多劫所熏习错误的...
依三摩地
【法相辞典】
【依三摩地】 p0769 瑜伽二十一卷八页云:云何依三摩地?谓彼如是断五盖已;便能远离心随烦恼,远离诸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安住。寻伺寂静,于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安住。远离喜贪,安住舍念及以正知,身领受乐,圣所宣说舍念具足,安乐而住,第三静虑具足安住。究竟断乐,先断于苦,喜忧俱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具足安住。如是名为依三摩地。
上篇:依身光明 | 下篇:依一种姓舍 |
(术语)闻佛之说法初信之,后解之,谓之信解。又钝根者信之,利根者解之,谓之信解。又信者破邪见,解者破无明。法...
一宗
不死门
衬身衣
地藏十轮经
欲
佛乘
裸形外道
遍行所执无自体相
若芬
含灵
天帝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珍惜把握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观察此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致命的误会

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