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十六卷四页云:云何应知遍计所执、皆无自体相?颂曰:非五事所摄,此外更无有。由名于义转,二更互为客。论曰:遍计所执、自性是无。何以故?五事所不摄故。除五事外,更无所有。何等为五?一、相,二、名,三、分别,四、真如,五、正智。问:若遍计所执相、无有自体;云何能起遍计执耶?答:由名于义转故。谓随彼假名,于义流转;世间愚夫、执有名义决定相称真实自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仪式)又作葬敛。谓葬式也。...亦名:戒师白和法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戒师白和法。(一、正明和白)彼应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无欲界】 p1049 一作离欲界。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修道所断诸行断故;名无欲界。 二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页云:云...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等等。...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杂语)自己对于五夏以上之同侣长者,所呼之尊称也。...(术语)真言行者入初地,初见法明道,断除烦恼障等五障之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此菩萨住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道。菩...【断律仪】 p1415 俱舍论十四卷五页云:静虑无漏二种律仪,亦名断律仪。依何位建立?颂曰:未至九无间,俱生二名断...【五眼】 指五种眼力。即:一、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眼远近前后,内外...(人名)明杭州云栖寺僧。名袾宏,亦称云栖大师。俗姓沈,初业儒,后为僧,居云栖坞。融合志禅净土二宗,定十约,僧...梵名 Vasistha。(一)又作婆死瑟搋、缚斯仙、婆斯仙、婆薮仙人。略作婆私、婆吒。系七大仙之一,十大仙之一,二十八...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不用远求。令人此时此地能够远离、灭除热恼是正法的特质之一。...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犯之非其时。非其地。或于其身有...问: 念佛人诸佛护念、菩萨拥护,但是为什么现实当中真是有人也在称佛名号,但也会出现着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
1、问题的由来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出现了面色萎黄,声音低微,元气不足,浑身乏力,畏寒肢冷的...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念佛,这么三个过程就行了。 一定坚信不疑,念佛要一心诚心地...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完了供养,你要静思。这是你在拜忏进了忏堂的时候,供养...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并非所有的痛苦都令人难以忍受。吃亏往...
遍行所执无自体相
【法相辞典】
【遍行所执无自体相】 p1242
上篇:圆满 | 下篇:遍知苦智有十八种 |
(杂语)巴利语翳迦三昧耶Ekaṃsamayaṃ之译语。在某时之义。诸经之初,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等。天台观经疏一,谓...
葬殓
受具戒戒师白和法
无欲界
三部经
非人
大己
除盖障三昧
断律仪
五眼
莲池大师
婆私吒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念佛人为什么会着魔

【推荐】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修供养者,应忆念三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