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Sajyukta-ratna-pitaka-sūtra。凡十卷(或八卷、十三卷)。元魏吉迦夜与昙曜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集录关于佛陀、佛弟子,及佛陀入灭后之诸种事缘。凡一二一章之因缘谭,大部分皆系与佛陀有关之故事。包括十奢王与罗摩王子之事、佛陀入灭后二百年顷那先比丘与希腊弥兰陀王之问答,以及佛陀入灭后四百年只夜多尊者与月氏人栴檀罽尼吒王之问答等。全书共分五类:孝养篇、诽谤篇、施行篇、教化篇、斗诤篇。主要为阿含藏教思想,以因缘譬喻来阐示因果关系。[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 p664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经律论三藏通常有大小乘之别,据大智度论卷一○○之说,小乘三藏即:(一)小乘经藏,指四部之阿含经等,唯谈真空寂灭...【五种有爱】 p0260 瑜伽六十四卷十七页云:复次有五种有爱。一、法性爱。二、誓愿爱。三、愚痴爱。四、厌离爱。五...(术语)又曰应供。梵语阿罗诃Arhat之译名。如来十号之一。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之义。涅槃经十八曰:应者,一切...【根不坏】 p0922 瑜伽三卷五页云:云何根不坏?谓有二种因。一、不灭坏故,二、不羸劣故。又五十四卷二十一页...(地名)Acala,山名。译曰不动。见咒毒经,翻梵语九。...自利而利人,是为人我兼利。此乃大乘菩萨之基本精神。[无量寿经卷上、摩诃止观卷五上] p4053...半行半坐三昧之一。系天台宗智顗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制立之三昧行。三昧,谓专行其法而调直其心。即于闲静之处庄严...(传说)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动物)Cakrravāka,又作斫迦罗婆迦。译言鸳鸯。玄应音义二曰:斫迦罗婆,鸳鸯梵语。...【有支有二】 p0544 成唯识论八卷八页云: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卽是能招可爱果业。二、诸不善。卽是能招非爱...亦名:盗戒犯境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犯境之中,谓六尘、六大,有主之物,他所吝护;非理致损,斯成犯法。若无主...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白领阶层、上班族和打工族。除此以外,还有非社会主流的像囚犯...前言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述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它是揽父精母血及四大种的地水火风所构成,而具有鼻目嘴等五...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七组人。母亲从二〇〇七年开始念...问: 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东西?该如何消除? 慧律法师答: 业障在于自心的执着,如果我们对相上不执着、不分别,...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样才能消除他的误解呢? 净慧法师答: ...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
杂宝藏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杂藏 | 下篇:杂譬喻经 |
【无著八支】 印度大乘有宗兴起后,构成瑜伽行派的八种重要著作,称‘无著八支’。唐代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称...
小乘三藏
五种有爱
应
根不坏
阿遮楼
兼利
方等三昧
斗胜
斫迦罗婆
有支有二
大盗戒犯境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斌宗法师《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业障和烦恼该如何消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玄琬和尚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