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波罗蜜多】 p0792 瑜伽四十九卷五页云:应知此中施等十法,经三大劫阿僧企耶,长时修习,乃圆证故;自性清净...(杂语)又曰索话。学人上堂,有疑不决,则出众请问。是曰索语。今上堂之垂语,亦云索语,甚失古意。见象器笺十一。...(?~1668)明末清初黄檗宗僧。泉州府(福建晋江)人,俗姓黄。字轴玄、迪贤。康熙十五年(1661)渡海至日本,于长...(真言)南么三曼多勃驮喃。阿哦娜曳。莎诃。初句归命诸佛如常,第二句阿哦娜曳者是火之义,以此中最初之阿字为种子...俱逊婆,梵语 kusumbha,巴利语同。意译为红蓝花。菊科植物,学名 Carthamus tinctorius。其花为红黄色之筒状花,花...子题:三种狂痴、狂痴三品、白四与不痴羯磨、不痴羯磨 含注戒本·七灭诤法:“(七灭诤三,不痴毗尼)佛在王舍城,...亦名:相似比丘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相僧,即律所谓相似比丘。”(业疏记卷六·一三·一一)...1、应受人天供养的人,是如来十号之一。 2、阿罗汉的义译。...(术语)俱舍论二十七叙六通,谓神境智证通乃至漏尽智证通也。六通悉以智为体,智慧为证知事物分别通达无碍之力用者...(杂语)探者探索,头者头领,师家之勘辨云探头。临济录曰:上堂有僧出礼拜,师便喝僧云:老和尚莫探头好。...【大随烦恼】 p0240 成唯识论六卷十五页云:掉举等八,遍染心故;名大随烦恼。...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量劫前,曾有毗婆尸如来住世,教化众生。佛灭度后,波罗奈国中...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论是僧团或是其他团体,想要做...问: 有些寺院办超度大法会,分内堂外堂,里面收费千元或两千元,外面的一百、几十元,请问是否里面钱多功德大,外...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答: 《楞严咒》在丛林早课中都要诵念,此咒伏烦恼、消业障、...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因为那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流现的清净刹土,那里没有三恶道。...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至尊释迦牟尼佛传法之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能认真的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然而,人世间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丰盛,也不如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哪怕生活条件拮据,也...
趣苦灭道圣谛
【阿毗达磨辞典】
谓若道若圣行。于过去未来现在。苦能永断。能弃舍。能变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隐没。此复是何谓八支圣道。则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云何正思惟?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寻求。等寻求。近寻求。推觅。等推觅。近推觅。令心于法粗动而转。是名正思惟。云何正语?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除趣邪命语四恶行。于余语恶行所得无漏。远离。胜远离。近远离。极远离。寂静律仪。无作无造。弃舍防护。船筏桥梁。堤塘墻堑。于所制约。不逾不逾性。不越不越性。无表语业。是名正语。云何正业?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除趣邪命身三恶行。于余身恶行所得无漏。远离乃至无表身业。是名正业。云何正命?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于趣邪命身语恶行所得无漏。远离乃至身语无表业。是名正命。云何正勤?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正勤。云何正念?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名正念。云何正定?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正定。如是所说八支圣道。及余无漏行。名趣苦灭道。如说圣行是真实。道究竟离苦趣涅槃。故如是圣行。名道谛者。谓此名圣行真实。是圣行此名为道。真实是道。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道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圣行。此是道。此是圣行性。此是道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道谛。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趣苦灭道圣谛。复次趣苦灭道圣谛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趣苦灭道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上篇:任持离欲 | 下篇:任持增上 |
(术语)小乘之行人为粗人,大乘之行者为细人。智度论三十九曰:声闻法中十不善道是为罪业,摩诃衍中见有身口意所作...
波罗蜜多
索语
宗泌
十二火天真言
俱逊婆花
不痴毗尼缘起
相僧
应人
天眼智证通
探头
大随烦恼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恶口的过患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大安法师:寺院办超度,是否捐钱多功德就大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