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明末清初黄檗宗僧。泉州府(福建晋江)人,俗姓黄。字轴玄、迪贤。康熙十五年(1661)渡海至日本,于长崎之分紫山福济寺挂搭,同年八月示寂,世寿不详。[黄檗东渡僧宝传卷下] p314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建立差别者,谓善修治诸佛净土故。...凡夫之性,系指见惑的烦恼种子而言。俱舍论说: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术语)超常格也。非寻常者。碧岩九则评唱曰:须是斩断语言,格外见谛,透脱得去。...【欲寻自害】 p0986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一页云:云何欲寻自害?答:如有一类、起贪缠故;身劳、心劳,身烧、心烧,...(术语)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凡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而禁食之。见行事钞下,同资持记下二之二。...谓佛陀出现于世间之唯一大目的,是为开显人生之真实相,此即所谓一大事。依法华经方便品之说,佛为使众生开示悟入,...(名数)若近善人则闻正法,闻正法则具四德处:一慧德处,由闻正法而生大智慧,故名慧德处。二实德处,以是智慧见真...全称三种世间。乃世间之三种类别。其说法有下列五种:(一)据大智度论卷七十之说,世间有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禅林掌管桶类之寺僧。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玄沙师备章(大五一·三四六中):“文桶头下山。师问:‘桶头下山几时归。’...灭谛下四行者: 一、尽行 谓观涅槃种种苦尽,故名尽行。 二、灭行 谓观涅槃诸烦恼火灭,故名灭行。 ...(物名)温器之名。玄应音义十四曰:禁满,温器名也。寻检文字所无,未详何出,此应外国语耳。...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
我们现在有的人,你不要认为你家里的条件有多好,又有车子,又有这个那个。不行呐,你如果不把心放下来,什么都没有...
我当内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医院爬楼梯看见一位气质很高雅的中年女人,但是她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走路摇摇晃...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 是...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这精进,有前进的意思,也有适时后退的意思。如此,对我们有诸...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为犯了法而坐牢,身体便受拘束;如果从牢里出来,便得解脱。但...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这个本来好不容易修点戒、定,积累了一点东西积累了一点福德、...快乐,是人生所憧憬、所追求的。学佛也正是为憧憬人生的快乐,追求人生的快乐,因为学佛的目的在于转迷为悟,离苦得...
宗泌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宗性 | 下篇:宗法 |
【七相略摄菩萨别解脱戒】 p0065 显扬二十卷十三页云:此中由七种相,略摄菩萨别解脱;应知。一者、宣说受持轨则。...
建立差别
异生性
格外
欲寻自害
恶触
一大事因缘
四德处
三世间
桶头
灭谛下四行
禁满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没有功夫的人,在缘上要注意

钓鱼的血泪忠告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