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一页云:诸有此见、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恶行,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无施与等、如上释。此邪见者:显彼自性。见集所断者:显彼对治。谓于集谛忍智已生,于彼所有不正推寻、不正分别、颠倒见、不平等取、便永断灭没。复次此见、依集处转;故见集时,即断。如草头露,日出则干。此亦如是。无妙行恶行果,此谤果邪见;见苦所断。此邪见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谓于苦谛,忍智已生;于彼所有不正推寻、不正分别、颠倒见、不平等取、便永断灭没。复次此见依苦处转;故见苦时即断。如草头露,日出则干。此亦如是。然此但说彼见自性、及对治;不说等起。彼等起云何?尊者世友说曰:有诸外道,现见世间有杀生、长寿,离杀、短寿;有盗、丰财,离盗、乏财;有悭、而富,乐施、而贫;有损恼他、无病安乐,有不恼他、而多疾苦。见如是等相违事已;便作是念:无施与,无爱乐,乃至无妙行恶行果。若有者:则应杀生,一切短寿;乃至不恼他者,无病安乐。现见相违,故知决定无施与;乃至广说。然彼外道,不善了知妙行恶行,果有远近。故于现见事中,不如理寻思,而起此见。有说:外道得世俗定,见少时分;不知终始因果差别。见行恶者,有得生天。见造善者,有堕恶趣。便作是念:无施与,无爱乐,乃至广说。或有说者:有诸外道,不因现见,亦不因定;但由随顺恶友教故;说无施与,乃至广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明唯识之相状为唯识之意,对于性唯识,位唯识而言明。实性理体所依立之依他起性万法者之部门也。...指三种有为法。又作三有为相、三相。即:(一)色法,乃质碍之法,小乘俱舍指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大乘法相指...【贤善】 p1341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三页云:云何贤善?谓如有一,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名数)常略云十乘观。...【修习如所得道】 p0903 瑜伽二十卷二十三页云:云何修习如所得道?谓彼如是所生广大无罪欢喜,溉灌其心;为趣...【应如是行】 p1400 瑜伽九十七卷七页云:我应如是行者:谓善护于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邪寻思】 p0671 瑜伽九十五卷十七页云:邪寻思者:当知卽是欲等寻思。...【不可意法】 p0329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不可意法云何?谓若法、意所不乐。...(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着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 一、贪,贪爱五欲; 二、嗔,嗔恚无忍; 三、痴,愚痴无明; 四、慢,憍慢自大; 五、...(地名)内典所谓香山是也。香山具名香醉山,在雪山之北。此山之南有无热池,以为四大河之源。南山戒疏一上曰:俗云...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即饥馑、疾疫、刀兵之灾; 八难就是王难、贼难、火难、水难...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个字甚至你看得很清楚,第一...问: 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利。最近,又开始烦躁。今天还和家人大吵了一架。我真的是忍不...
问: 最近有几位高僧大德相继圆寂,网上有很多关于佛舍利的说法,但也听有人说佛舍利实际上是结石。请师父开示佛舍...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要开导他一番。有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
以前我有个毛病,很喜欢对别人下结论,就是评价某人怎么样,是好是坏。这都是不好的习气。人就容易犯毛病,喜欢评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九...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上很多人可能对佛教还是有误解,不仅仅说是正信还是迷信这种问...
无施与乃至无妙行恶行
【法相辞典】
【无施与乃至无妙行恶行】 p1095
上篇:无所得相应四句分别 | 下篇: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
【不敬礼三宝戒】 p0337 瑜伽四十一卷一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
相唯识
三有为
贤善
十法乘成观
修习如所得道
应如是行
邪寻思
不可意法
五百部
十使
昆仑山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三灾八难

如何如法的念佛
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

佛舍利是结石吗
心的容量

为什么不能随便去评论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