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有种种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闻十利、闻经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进十利、粥十利等等。...梵语 buddhānusmrti。于五门禅经要用法一书中,念佛观,乃与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数息观等四观合称五门禅。凡...【沙门果依何界得】 p0681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九页云:何沙门果、依何界得?颂曰:三依欲后三。由上无见道。无闻...(术语)言一乘教即三乘教之意也。...【大乘五蕴论】 印度世亲论师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全一卷。本书著重于阐明大乘五蕴法,并兼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杂名)Pṛthivi,译言地。翻梵语九曰:波罗提毗,应云波罗梯毗,译曰地也。梵语杂名曰:地,钵里体尾。...指恶道等下界之尘境。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五五上):“生身不徒委于下尘。” p713...一初禅俱有初禅以下之欲界,名一世界。一世界具一日月四天下。四天下者,即四洲也。...(1630?~1708)明末僧。广西清湘人,一说桂林人。以书画著称于世,为我国绘画史上“明末四僧”之一。本名朱若极,...亦名:藏衣戒犯缘、藏他衣钵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三缘:一、是大比丘衣钵,二、作惊动意,三、取藏。...(菩萨)Caṇdi,又作准胝,尊提。称为天人丈夫观音,人道之能化也。禅宗以准提为观音部之一尊,深尊崇之,日本东密...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心当中一种生灭的、了别的作用,当然这个主要是讲第八识了。...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那么偶然那么仓促,让你来不及准备。然...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
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报。无可疑者。然此报有尽。不能脱离轮回。若更修西方。即超...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并如《佛名》方等诸经所明。 这是说明事忏利...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因为佛与众生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佛是清净,而众生不清净。...1、《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 、国王、旃...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
见闻等法非是我体
【法相辞典】
【见闻等法非是我体】 p0645 显扬十五卷十三页云:论曰:若汝执我,即是见等,又名见者乃至了别者;所计之我,唯应是假。即于见等法上,假立我故。
上篇:见微细罪生大怖畏 | 下篇:见闻等法非是我业 |
【俱有】 p0924 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一时转故,说名俱有。...
十利
念佛观
沙门果依何界得
一即三
大乘五蕴论
波罗提毗
下尘
一世界
石涛
藏他衣物戒犯缘
准提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命浊」的由来

一别成永诀

戒定慧学有门入

持斋诵经其功尤大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学佛要怎么学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淫女(妓女)的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