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Pṛthivi,译言地。翻梵语九曰:“波罗提毗,应云波罗梯毗,译曰地也。”梵语杂名曰:“地,钵里体尾。”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随顺】 p1364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随顺者;谓解释次第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随顺者:随顺证得诸沙门...【能立法不成】 p0895 因明入正理论云:能立法不成者:如说声常。无质碍故。诸无质碍,见彼是常;犹如极微。然...【嗢呾啰】 西域记云:唐言上。...【遣虚存实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识为第一种观法。即以为此心之境,是遍计所执...(职位)略曰内供,亦曰供奉。大内道场所供奉之僧职名也。始于唐肃宗至德元年以僧元皎为内供奉。...(1654~1738)日本华严宗学僧。又作芳潭。摄津(大阪府)人(一说越中富山县人),俗姓喜多。法名僧浚。号幻虎道人...【五重唯识观】 此为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由粗至细,总有五重。《成唯识论》曰:‘遍计所执性,唯虚妄识;依他起性...【阿罗汉果】 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略称罗汉。意译应、应供、杀贼、不生、无学。指...机,根机;缘,因缘。众生之根机具有接受佛、菩萨等教化之因缘,称为机缘;凡说法教化皆以机根之纯熟为缘而起。此外...【男女二根】 p070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三页云:问:何故男女,复得名根?答:生有情故,生欲乐故,制烦...凡十卷。初唐、中唐之际流行之道教经典。据甄正论卷下载,隋之道士刘进喜改换佛教经典,造五卷本,其后道士李仲卿又...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有的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拼;有的人则以为:凡事皆命运,半点不由人。这两种看法截然相...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而能普摄? 答:诚如所说,教指宏深。但...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食的时候,高僧就会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放下,放下,放下!周...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直心是什么样子...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经。因此你们这次来这里打佛七...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单悟言外之旨耳。今参禅人,动...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该要相对地提升。 我们刚开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们的心都是...
波罗提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波罗门 | 下篇:波罗末陀 |
【二见道与六现观相摄】 p0043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此二见道,与六现观,相摄云何?六现观者:一、思现观。...
随顺
能立法不成
嗢呾啰
遣虚存实识
内供奉
凤潭
五重唯识观
阿罗汉果
机缘
男女二根
太玄真一本际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为了自己的好运,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放下心灵的包袱

应当用这种心,才能远离一切魔障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净宗修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