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言一乘教即三乘教之意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明随眠】 p1058 如随眠有七种中说。 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九页云:无明随眠云何?谓三界无智。...(衣服)偏衫与裙子之裰合者。敕修清规五曰:直裰,相传前辈见僧有偏衫而无裙,有裙而无偏衫,遂合二衣为直裰。然普...(杂语)三阿僧祇劫之略。菩萨修行之年时。...佛之尊称。谓佛乃一切世间之所依怙者,故以世依一词誉称之。大日经卷四(大一八·二五上):“世依之所说。” p151...【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p063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页云: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谓卽如是已得趣入补特...【命根】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即有情的寿命,由过去业力所引生,有情之身心在一期(从受生此世以至死亡)相续...亦名:淫欲法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犯不净行,佛言,是淫欲法也。男则二道,女则三道。若从道入道,从道入非道...【世间】 世间即世界,间为间隔之义,与界义同。《名义集》卷三曰:‘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间别间差,界是界畔...(界名)Brahma-kāyika,译为净身,是色界初禅天之通名也。四阿含暮抄下曰:梵迦夷,此云净身。玄应音义三曰:梵迦...子题:善行可爱果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论云,若受八戒,应言一日一夜,莫使与终身戒相乱。成实云,五戒八戒,...指地前菩萨为趣入大乘所发之十种心。略称十发趣。即:(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比如说我们一天从早到晚,一会上殿...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修善,就如同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就是说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是一种业力激发的时候。业力的激发有两种:第一我...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而杀生的果报又极为可怖,实为我们学...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
一切法相,梦幻泡影,似露似电,应起正观。 身心世界,尽是无常,凡愚执常,恋恋不舍。 不愿面对,自欺于己,徒须伤...
一即三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即十 | 下篇:一即六 |
【发业润生】 谓由惑起业,由惑润生。即由烦恼滋润业,而引生未来之果。此系惑之两种作用,唯识宗以此说明众生流转...
无明随眠
直裰
三祇
世依
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命根
犯不净行
世间
梵迦夷
八戒受日长短
十发趣心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用科学观点看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