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巴利语 pāli-bhāsā。为南方佛教圣典及其注疏之用语。属印欧语系,系印度中期亚利安语中,初期地方语(梵 Prākr...亦名:净行难 子题:本二 随机羯磨·诸众安居篇:“命梵二难出界法。律中若安居中,本二、大童女、淫女、伏藏欲来诱...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杂名)宋高僧传曰:唐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关辅语曰三车和尚。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后得弥勒上生经,造疏通畅...济缘记·释立章悬判:“竖义者,即讲解之师。”(业疏记卷一·三五·一二)...(名数)迷界三道也,即惑业苦之三道是。...不净谓尘,不实谓妄。尘妄则指一切生死之境界。明神宗续入藏经序:“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 p5763...又名四如意足,是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所修的行品,也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故名如意...【剎那无常】 p0798 显扬十四卷十五页云:前说剎那无常,遍行一切;此无常义,非世间现证,故应成立。颂曰:由...(名数)一、我执,又名人执,以五蕴假和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一切之烦恼障从此我执...(术语)灭谛与道谛也。灭者,灭生死因果之涅槃也,道者证涅槃之正道也,灭为果而道为因,谓之无漏之因果,又曰还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优婆塞戒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世界法中物质递减的平衡点? 大安法师答: 你这个术语还很专业...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翻译《大般若经》时,此经梵本总有二十万颂,玄奘大师准备接受...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坐的时候,我们身体的状态是处在一种休息,同时保持警觉的状态...六道里面有个阿修罗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没有天德的意思。特别是斗争为性,故名阿修罗。常常兴兵与忉利天斗争...1、西兰花。 富含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专家证明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能增强皮肤抗操作能力,有助于保持...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活着无量无边的生命,而且这些生命皆有佛性,终能成佛。这些生...
大乘五蕴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大乘五蕴论】印度世亲论师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全一卷。本书著重于阐明大乘五蕴法,并兼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为唯识宗瑜伽十支论中的粗释体义支。小乘萨婆多部将诸法分为五位七十五法,而以五蕴总摄其中七十二有为法。对此,大乘则分为五位百法,其中之九十四有为法总摄于五蕴,即:色蕴有五根、五境、无表色;受蕴有受心所;想蕴有想心所;行蕴为五十一心所有法中除受、想心所的四十九心法,及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等六十七法;识蕴摄阿赖耶等八识。大乘经典中,以本论对五蕴法之说明最为简要。
上篇:大乘二种性 | 下篇:大乘广五蕴论 |
(术语)又曰如法念佛。以净土行者于日日之行法常不能勇进,故或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或十日乃至九十日为期而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