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悔非无学。离欲舍故,睡眠寻伺,皆通三种。求解脱者,有为善法,皆名学故。学究竟者,有为善法,皆无学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行事)于死人之忌日招待僧人请读经,于是供斋而祈冥福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戒本疏·四波罗夷法:“约淫为言,犯无克心,同成极重。何以明之?但有染心,将欲成犯;初期在此,而后会彼。或男女...刘宋游方僧。幽州黄龙国(热河朝阳县)人,俗姓李。又称昙无竭。幼年出家,修苦行,持戒诵经。师尝闻法显、宝云等游...(杂语)并脚蹲坐,臀不着地也。见摄真实经一。...【三种思惟过患】 p0201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有三种思惟过患。谓不究竟思惟,非处思惟,颠倒思惟。...【无嗔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一.逆境当前,不生恚恨之心,谓之无嗔。《成唯识论》曰:‘云何无嗔,...【五盖次第】 p0263 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十四页云:问:何缘五盖,次第如是?答:如是次第,于文于说俱随顺故。复次...(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使念佛之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名数)断常之二边。【又】一、增益边,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则本无自性,众生不之了固执之以为有,此名增益...(术语)嚫为哒嚫Daksiṇā之略。斋后之说法,所谓法施也,供之以财施,谓之嚫施。...【内行】 p0365 集异门论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内行?答:若行、在此相续,已得不失;是名内行。...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 (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因此也会受到破坏,假如把什么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难免会得忧...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合,发愿修行,他们认为人生险恶,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生命不...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法门,比方说你持戒了,比方说你研究教理了,比方说你修止...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跟你身体一起来了。你的正念生起来...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何宗教皆办不到。 第二、信学佛须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唯有...
四不定三学分别
【法相辞典】
【四不定三学分别】 p0460
上篇:四不定三界分别 | 下篇:四不定假实分别 |
为梵语 māsa 之音译,意译为月。印度历法,自阴历十六日至翌月十五日为一个月,从月之开始至终了之前半月,亦即月...
忌日设斋
淫戒犯无克心同成极重
法勇
坚座
三种思惟过患
无嗔心所
五盖次第
念佛往生愿
二边
嚫施
内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怎样才叫做清净
佛教的十法界观
化愤怒为动力
修行就是先苦后甘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