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页云:云何加行?谓若略说,有四种化,说名加行。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萨行化;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故,于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中,同于一时方便摄受如来之化;三、即为彼所化有情作声闻化;四、即为彼所化有情作独觉化。当知一切诸佛世尊于此四种变化事中,遍十方界,功能无碍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如树之根株不能拔者云坚,从他物不变原态者云固。谓心念之不变不动也。法华经曰:妙光教化今坚固。...梵语 catvāri yathā-bhūta-parijānāni。为“四寻思观”之对称。指唯识宗于其加行位中,由名、事、自性、差别等...(术语)同上经曰: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三法得安隐住】 p0206 瑜伽十四卷六页云:又于正教诫方便,现修习时;由三种法,得安隐住。一者、空、无愿、无相...(术语)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实...(衣服)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色之分齐】 p0569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六卷四页云:问:彼极微量,复云何知?答:应知极微是最细色,不可断截...【言】 p0699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言?谓诸如来十二分教、说名为言。...指行者之信心与佛智之一念相应冥会时,即能往生弥陀净土。此乃日僧幸西所立之一念义。(参阅“一念义多念义”51) ...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称为金胎两部曼荼罗。见金胎条。...(术语)本门十妙之一。谓本时非长非短之慧命不思议也。...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有偿还,于是他就到借钱人那里去讨账。 去讨账的路上有一条大...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该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们一般人平常生活在世俗生活当中...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姆有过专门研究。他认为,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愄,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众生无...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
四种化
【法相辞典】
【四种化】 p0404
上篇:四种断 | 下篇:四王都 |
【阿那含果】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此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
坚固
四如实智
下品中生
三法得安隐住
念佛
坏衲
色之分齐
言
一念业成
两部曼荼罗
本寿命妙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因小失大的商人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戒定慧在一念间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