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且约眼等六根,色等六尘,名立一种增至十种,说为六百六十。非尽理释。如瑜伽三卷十页至十五页广说。繁不备录。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四作意】 p0417 瑜伽二十八卷十页云:云何作意?谓四作意。何等为四?一、力励运转作意,二、有间运转作意,三、...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术语)释经论,于正义外容认之傍义,谓为容有之说,亦云容有之释。...【有怖】 p0537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言有怖者:谓有盗贼,及矫诈故。...亦名:无场大界内外、大界内外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问:‘今将石木为相,为取内外耶?’答:‘若圆者取中央,令...譬喻六波罗蜜。波罗蜜(梵 pāramitā),意译作到彼岸,故以舟喻之。[十住心论卷六] p1262...(术语)斥小乘之空法为邪见乘。止观七之四曰:乘邪见乘,入险恶道,是坏驴 耳。...凡四十卷。明代圆编。圆因感于藏乘法数、贤首法数等之缺轶甚多,乃基于天台之观点,将佛教经典乃至诸子百家中,...《菩提道灯论》,是中国藏族佛教迦当派的一部主要论著。它在短短的六十九颂半中,概括了显密大小乘的重要义理,并解...(经名)说唯佛为大龙象。乌陀夷因作颂赞之。见中阿含经二十九。...(书名)二卷,元魏昙鸾撰。注释天亲之净土论。学徒称曰论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告诉诸比丘:愚痴人常犯三种过失,大众应当...有一天,徒弟问禅师道:世上真有完人吗? 禅师笑而不答,随后从身旁的几上端起一只茶杯,递给面前的弟子,反问道:...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世以后,看到我们颠倒众生,我们没...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盘,(可先学坐单盘,习惯了,再渐进双盘)。要坐下去舒适自然...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时候乞到了,有时候甚至没有。没有乞到饮食,回来怎么办?那只...问: 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体上解释呢? 大安法师答: 念佛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智慧的开发乃至临命终...
内外六处所摄法差别分别有六百六十
【法相辞典】
【内外六处所摄法差别分别有六百六十】 p0369
上篇: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 | 下篇:天路 |
【品分差别】 p0889 瑜伽一百卷十五页云:云何建立品分差别?当知建立所治能治二品差别。谓染、不染法,下劣、...
四作意
判教
容有释
有怖
摄僧无场大界内外
六舟
邪见乘
教乘法数
菩提道灯论
龙象经
净土往生论注解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不去计较缺点

【推荐】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何事最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