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人名)阿育王之女。...(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顺乐受触顺苦受触不苦不乐受触】 p1112 俱舍论十卷五页云:总摄一分,复成三触。一、顺乐受触。二、顺苦受触。三...【正等持迹】 p0503 显扬二卷十八页云:四、正等持迹。谓能持慧蕴解脱解脱智见蕴法义,故名迹。若未生未证者,令生...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亦名:制戒为调三毒令尽、佛制戒之意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如律文云,婆罗门问阿难:‘汝世尊,何故为诸比丘制增...谓次第观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真义。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有此一说,然俱舍论则略而不述。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三(大...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继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职位)粥饮时,行饭羹茶果等之行者也。或单称供头。见象器笺八。...(名数)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舍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舍,以为无常。二、处坏无常,...可分三种:(一)指天知、地知、旁人知、自知。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九载,人起善恶念之际,已有四者知悉,即天、地、旁...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天凉了,不少人表现出怕冷畏寒的现象,其实大多是因为气血不调而产生的人体非正常体征,除了药物治疗外,实际上如果...
大凡普通人家过年逢节,总要办些大鱼大肉吃。因为我国的古训平日不能常吃肉的。古时天子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士大夫无...
母亲不论用怎样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鱼虾、蛋等等对于我来说,完全充满了荤腥的气味,餐餐令末学感到心神未定...
陋习一:夫妻谁赚钱谁就当家。 谁有钱谁就有说话权,谁就是老大,这当然没错,但绝不能延伸到婚姻家庭中。很多夫妻...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古人真实用心,一点不为难,因为此事本来现成,有什么难呢?信...佛说:妄想是错误,执着是坚持错误。由于妄想执着,所以众生就不能证得。为何不回转心念,拿出部分爱心,照顾一下自...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职业,并以住持教团使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以弘法利生为主要职...
天亲菩萨
【五灯会元】
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菩萨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秖说这个法。秖是梵音清雅,令人乐闻。」
上篇:文殊菩萨 | 下篇:维摩大士 |
(名数)心地观经五列举十利:一、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三、示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
僧伽密多
不退
顺乐受触顺苦受触不苦不乐受触
正等持迹
苦行
制戒为调贪欲瞋痴令尽
三义观
五时说法
供头行者
七种无常
四知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九种极好的补气补血食物

劝过年吃素说

恐惧生死苦,更应济物命

夫妻间的10大陋习让婚姻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