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名数)悲华经八曰:释迦如来,昔于宝藏佛前,誓己成佛时袈裟有五德: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首领之意。禅林中司掌特定事务之职称,其种类于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列职杂务条中举出寮元、延寿堂主、化主、园主、磨主...(人名)Saṁghayaśas,论师名。译曰众称。因明大疏一曰:僧伽耶舍,此云众称,特善萨婆多及因声明论。...(杂语)如水与波,水与波相别,故云不即,水波之性无别,故云不离。如言不一不异也。圆觉经曰: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分列为身行、心行、理行、事行等。...此静虑名。依何义立。谓能寂静恶不善法。及余杂染。后有炽然。当苦异熟。生老死等诸有漏法。故名静虑。复次寂静种种...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时间的先后分出,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仪式)以灯明奉施佛像塔庙也。...为波罗奈城有德婆罗门之女。此女因见佛之相好,而生起净信心,向佛请益深法,佛遂宣说诸法实相、空无自性之理,因此...(名数)如来有七种之无上:一、身无上,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二、道无上,以慈悲之道利一切之众生也。三、见无上...【初静虑中未断苦根】 p0683 瑜伽十一卷十一页云:问:何故苦根、初静虑中、说未断耶?答:彼品粗重、犹未断故...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世间万事最初都是摹仿而来,譬如小孩学走路、读书、学写字、学图画、学技艺等等。那一个不是摹仿而来。可是摹仿也有...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可以成佛,但是如果你要快速成佛...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所以私心越来越大,对于他人,视如无物,个人的感觉和利益渐...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的空法。很多人一旦学习到空,就会觉得净土属于有,这也是阻挠...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临终三大要》...
文殊菩萨
【五灯会元】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
上篇:遂州圆禅师法嗣圭峰宗密禅师 | 下篇:天亲菩萨 |
即安稳微妙之貌。亦即指安静之状态。安,徐之意;详,审之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五中):“尔时,世尊从三昧...
袈裟五德
头
僧伽耶舍
不即不离
分列
静虑
五时八教
供灯
有德女
七种无上
初静虑中未断苦根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摹仿国王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心的九个结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