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次第观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真义。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有此一说,然俱舍论则略而不述。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三(大四一·三四四中):“问:‘婆沙云三义观、七处善,此论何故不说?’‘三义观者,谓次第观蕴、处、界也。(中略)是故不说彼二观门。’” p64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位于山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据传唐代温州僧无著曾于此地拜见文殊菩萨,后人遂于此创寺。明代成化年间,立禅法师住此...为大日经所说六十种妄心之第四十。指行善事后所生之追悔心,与犯恶行后所生之惭惧心。亦即不善性之追悔心,如人于接...指相应受教者(机)之能力、根机,而施以各种说教。又作随机说法、随机散说、随宜说教、随机说、应机接物。主要指佛...据传法正宗记卷一载,释迦自知化期已近,乃付首座弟子大迦叶以清净法眼及金缕僧伽梨衣,随后即往拘尸那迦罗城娑罗双...位于浙江定海普陀山之佛顶山上。又称佛顶山寺。原仅一石亭,供佛于中。创建于明代,初称慧济庵;乾隆五十八年(179...(术语)谓一佛所化之世界也。又曰一佛土或一佛国土。中阿含经十七,谓二佛无同时出现者,恰如转轮圣王,一四天下同...禅林五参上堂日与祝圣上堂日之总称。五参上堂日指每月初五、十、二十、二十五等四日,祝圣上堂日即初一(旦)、十五...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寿(904~975)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系延寿由禅宗之立场论述佛教之观心玄旨,谓吾人若欲...(譬喻)喻身之无常也。慈恩传二曰:何为电光朝露?少时之身,作阿僧企耶长时苦种。心地观经一曰:犹如梦幻与泡影,...(杂名)唐石霜诸禅师会下有禅坐而不卧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宋僧传十二(庆绪传)曰: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即禅那与三昧之并称。禅那,梵语 dhyāna, 意译作思惟修习;三昧,梵语 samādhi,意译作定,二者同体异名。法苑珠...八大人觉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无量义经...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间,听说母亲故去的消息,我无限地感伤、悲...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最好的办法是打开你的眼睛。他说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孤独。 ...
随烦恼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慽为业。言忧慽义者,嫉者闻见他荣,深怀忧慽,不...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的儿子得病去世了,她悲痛万分,心想:唯一的儿子都死了,没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伤心,瞋心一起,...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金佛立冠头。 瓶中甘露涤沉垢,掌上祥光灭隐忧。 遍尘刹感...
三义观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义欢喜 | 下篇:三圣 |
指佛教之教理。为“胜义法”之对称。阐论法门之义理,称为法相法;对此,真实不虚、不变不易之择灭、涅槃,称为胜义...
般若寺
刺心
对机说法
三昧火
慧济寺
一佛世界
五旦望
观心玄枢
电光朝露
枯木
禅三昧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推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