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哀愍自性】 p0880 瑜伽四十七卷一页云:应知此中哀愍自性、略有二种。一、在意乐,二、在正行。在意乐者:谓...缘起因分之普贤境界,系因人(即因位之修行者)所知所了之分际,故可言说,称为因分可说。盖佛陀证悟之性海,乃诸佛...【有诤】 p0537 瑜伽八卷六页云:能为斗讼诤竞之因,故名有诤。 二解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蕴...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载,化身有大小二种:(一)大化身,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术语)四善根中之忍法位有上中下三品,最初之位曰下忍。具修十六行相之位也。...指存在与非存在。自性,梵语 svabhāva,即自身,指存在而固定之实体;无自性,梵语 asvabhāva,即非自身,指非存...以兔、马、象三兽之渡河比喻三乘断惑修行之深浅。盖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五年,然因听闻教法之人根机深浅不同,乃以方便...(杂语)佛法苦心修行之表示。宋史曰:开宝浮图灾,下有旧瘗佛舍利,诏取以入,宫人多灼臂落发者。...【法】 法之一字,梵语 dharma ,音译达磨。在佛典中用例极多,语意颇不一致。大致说来,早期佛教多以法为轨范义,...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女本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系佛于拘留国分儒达树园时,因婆罗门之七女贡高憍奢,佛呵...梵名 Sumarra,为 Sumutra 之转讹。又作苏门答剌、须文答剌、须文达那。位于印尼诸岛中大巽他群岛西端之大岛名,为...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行品》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离开禅座,准备抬脚走路的时候就...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祖道信禅师,便祈求能在他座下出家,道信禅师嫌他年纪太大,不...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顿训斥,要求他先回家辞别母亲,才能考虑出家。走到半路,大哥...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出家条件主...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的产生都还是第八识,到了这一段如是扰乱...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如法的身语业都要远离的。具足戒,这样的戒就叫比丘律仪,这是...问: 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否一样? 大安法师答: 首先,念佛无论是念四字还是念六字,原则上...
十六游增地狱
【三藏法数】
[出经律异相并诸经要集] 谓八寒八热大狱。每狱有四门。门各有四狱。受苦众生。于此诸狱。次第游历。其苦转增。故名十六游增地狱也。一黑沙地狱谓热风吹热黑沙。沙着于身。皮骨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沸屎地狱。二沸屎地狱谓沸屎铁丸。自然满前。驱逼罪人。使抱铁丸。烧其身手。复使撮着口中。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有铁觜虫。唼肉达髓。苦毒无量。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铁钉地狱。三铁钉地狱谓狱卒捉罪人。偃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钉钉其手足。周遍身体。
上篇:十六大阿罗汉 | 下篇: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
【无想果】 指修无想定,死后升入无想天的一种果报。又作无想报。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之一。谓生无想天者,其心、...
哀愍自性
因分可说
有诤
大小二化身
下忍
自性无自性
三兽渡河
灼臂
法
七女经
苏门答腊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五祖投胎拜师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出家的条件与受戒的程序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