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因分之普贤境界,系因人(即因位之修行者)所知所了之分际,故可言说,称为因分可说。盖佛陀证悟之性海,乃诸佛自内证之境界,不可言说,称为果分不可说;然此不可言说之果分,得随因人之机缘略说一分,此即因分可说。[大品般若经卷十二、十地经论卷二、华严五教章卷一](参阅“不可说”964、“因分果分”2274) p227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指世间善巧方便、出世间善巧方便。(一)略称世间方便,即菩萨为自利、利他,或二利所示现之种种善巧施为。以此尚...【人法二执】 人我执与法我执。即计著人之实有为人我执,计著法之实有为法我执,此与我法二执同一意义,全称人我执...(术语)世有四恩,为报酬之而尽心致力也。有报恩经。...(术语)如属于吾身分之四大,为己心识所执持者,谓之有执受。如身体外之事物,不然者,谓之无执受。俱舍论一曰:声...【无分别智助伴】 p1082 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论曰:诸菩萨助伴、说为二种道。是无分别智。五到彼岸性。二种道者:...【洛叉】 或落沙,此云十万。...又作都闻。禅林中,介于都寺、监寺间之职位。今已不存。[禅林备用清规卷三、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p5289...(人名)菩萨名。略云维摩。其义为净名。净者清净无垢之谓。名者名声远布之谓。唐诗人王维字摩诘。即以此菩萨之名为...沙门自谦的话,义与贫道同。...(杂语)佛法苦心修行之表示。宋史曰:开宝浮图灾,下有旧瘗佛舍利,诏取以入,宫人多灼臂落发者。...【五事内外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是五事,几内?几外?答:相通二种。名、唯是外分别生所摄,...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一个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道安法师答: 这乃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的加持。阿...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每一...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行走,偶然得到了一袋子金钱。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开始数钱。还没等数完一遍,金钱的主人忽然...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学员答:执着)对啦,所以诸位有善根。这个地方一错就糟了。...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种,这十种礼拜分别是: 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 二...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
因分可说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因六义 | 下篇:因分果分 |
(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提舍,瞿波离,谛婆达兜,末法梨四人堕于四大泥梨之相者。...
二方便
人法二执
报恩
有执受
无分别智助伴
洛叉
都文
维摩诘
乏道
灼臂
五事内外分别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数钱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