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又曰下火,秉炬火葬式,最后导师以炬表示火葬亡者之意。...(杂名)析津日记曰:仙露寺遗址,地名千邑人,故比丘尼皆曰邑头尼。...(一)唐代僧利涉之封号。师为西域人,原属大婆罗门种,后随玄奘出家。开元(713~741)年中,于儒、释、道三教对论中...(一)即大乘戒。系以佛性为戒体,因佛性与自性无异,故称为自性戒。又作本性戒。如十善戒者,乃不待佛之制定而自性可...【为断故受受诸饮食】 p1177 瑜伽二十三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为断故受受诸饮食?谓如有一、由过去世、食不知量,食...【三自性有体无体等分别】 p0223 瑜伽七十四卷四页云:问:此三自性,几是无体,能转有体?答:一。问:几是有体;...【修戒】 p0899 集异门论五卷十七页云:修戒云何?答:于诸善戒,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戒。...是显示俗谛常住的话,为台家之眼目。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位者,真如也,住于真如者,谓十界三千之...为涅槃经列举菩萨所修五种行法之一,多为天台宗所用。据大乘义章卷十二载,婴儿行有自利、利他二义。就自利而释,菩...【厌胀】 p0949 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坏;于是发起烂坏胜解、厌胀胜解。...(杂名)不动明王之顶髻也。...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问: 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该说? 大安法师答: 此话不该说。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定...有些人看到别人得到荣誉、好处或利益,表面上也许会说些赞美的话,但是内心却不服气;也有些人会对他人的成就抱持「...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思无越行,行无越思,从起始而成其终,如...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要是整个修学的次第,...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问: 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方海权答: 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厨门半夜声。戒杀放生,小即能使我们自身健康长寿,大即...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相貌丑陋,从很远的地方来拜见佛陀。 当时,围绕在佛陀四周...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昏沉,安住大地、十句成片又避免了散乱,如此制心一处,无事不...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三藏法数】
[出妙法莲华经论]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三藏中最胜极妙。更无有比。故名最胜修多罗。(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三大方广无外曰大。正理曰方。包富曰广。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具此三义。故
上篇:十六游增地狱 | 下篇:十八不共法 |
谓鼻、舌、身等三根与所取之对境分量相等。若所取之境仅有极微之分量,则能取之根亦仅用相等之极微分量即可产生作用...
下炬
邑头尼
明教大师
自性戒
为断故受受诸饮食
三自性有体无体等分别
修戒
世间相常住
婴儿行
厌胀
辫发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此话该不该说
如何消除嫉妒心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以貌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