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五,持明院之别名。以此处安置五大忿怒故也。中尊为般若菩萨,中尊之左边为降三世...即诸佛自内证之法门。亦即如来果位之法门。此系菩萨以下之因位行者所无法窥见了解之境界,系已证得正觉者乃能了知,...(术语)满果极成之法身也。对于应化法身而言。与法性身同义。璎珞经卷下因果品所谓有二法身,一果极法身,二应化法...古代印度外道之一。系外道六师中之删阇夜毗罗胝子所立。主张不须特意求道,历经生死劫数,于苦尽之时而自得涅槃。此...据观无量寿经之记载,自劫初以来,诸恶王为贪王位而杀害亲父者,已有一万八千人。 p72...又名佛识,即第九庵摩罗识。庵摩罗华译为清净,即脱离一切无 明烦恼的意思。...【二谛】 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谛者真实不虚之理,真谛又作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出世间的真理。俗谛又作世...为“无相胜慧机”之对称。密教行者修有相三密(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本尊)之行,藉以成就“即身成佛”之妙行;...(名数)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于三贤四善根位加力而...(人名)Bhadrakapilā,比丘尼名。曾为波斯匿王所逼,其心无染爱,脱诣祇洹。佛言心无爱染,则无罪。见十诵律二、...子题:境差、杌木、本境通结、异境别结 戒本疏·诸篇方便:“ 境差 者,随戒并有。且据大杀,四境来差;谓人、非人...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
威仪门第一个就是敬佛,怎样敬佛?我怎么怎样做,才能表现出,我们心里虔诚的恭敬佛陀来?这个就是根据经文,根据文...过分的贪欲,是很多人不快乐的根源。 没车子时候,想着买辆车子;有了车子,就想着换辆更好的。房子要大了才够气派...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
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果之道,丝亳不爽。《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在中国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鬼节,要祭祀祖先,思亲报恩。而在佛教,也会在这一天,举行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目莲传》说目莲尊者,又扯到《...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而不迷是修行的...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
立颂八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如圆觉经长行文中。佛为普眼菩萨说四大和合各离之相。文义甚长。至于重颂。则以四句收摄多义。偈云。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等是也。(长行者。经之散文。重颂者。经之偈文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二赞叹美佛之功德。多以偈颂谓诸经中凡菩萨等称赞叹美佛之功德。多以偈颂也。三为钝根重说谓佛为弟子说长行经竟。有根钝不能解悟。更为
上篇:八犍度 | 下篇:八成立因 |
【六位心所】 心所乃从属于心王、与心王相应的作用。为五位百法中的心所有法,简称心所。心所有五十一种,分为遍行...
五大院
果门
果极法身
不修外道
一万八千人
如来识
二谛
有相劣慧机
四道
跋陀迦毗罗
境差方便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梵网经

敬佛第一,怎样才算是敬佛
勿贪非分之物
佛心本有

面对痛苦的正确态度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